半貝丸

半貝丸

BAN BE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心經 20%
胃經 20%
脾經 20%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貝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半貝丸主要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因痰濕阻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也有顯著療效。半貝丸中常與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配合使用,如貝母、茯苓等,共同發揮止嘔效果,緩解患者不適。

半貝丸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性: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性寒可清肺熱,味甘可潤肺燥,能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2. 宣肺解表: 川貝母還具有宣肺解表的作用,能疏散風寒,緩解表寒証所致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

半貝丸中其他藥材配合川貝母,可發揮更強的治療效果,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半貝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半貝丸傳統應用於以下證候:

  • 瘧疾:特別是風痰型、暑濕型瘧疾,表現為寒熱往來、頭痛身楚者
  • 咳嗽多痰:針對痰濕壅肺所致之咳喘,痰多色白而粘
  • 飲食無味:脾胃濕困,運化失常導致的食欲不振
  • 癇眩:風痰上擾引起的眩暈及癲癇類病症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邏輯

  1. 生半夏(三錢)

    • 性味:辛溫,有毒
    • 歸經:脾、胃、肺經
    • 核心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 在此方作用:
      • 化解濕痰要藥,針對痰濕壅滯之證
      • 降逆氣以平息眩暈
      • 開胃氣以解飲食無味
  2. 生川貝(三錢)

    • 性味:苦甘微寒
    • 歸經:肺、心經
    • 核心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癰
    • 在此方作用:
      • 制約半夏之溫燥
      • 增強化痰止咳功效
      • 針對痰熱鬱結病機

配伍特點

  • 剛柔相濟:半夏辛溫燥烈,川貝甘潤微寒,二者相反相成
  • 標本兼顧:半夏治已生之痰,川貝防痰熱之變
  • 升降相因:半夏降逆,川貝開鬱,共調氣機

治療機制推導

  1. 治瘧原理

    • 化解瘧邪依附的痰濕基礎
    • 半夏調暢脾胃樞機,切斷瘧邪內傳之路
    • 川貝清透伏熱,防止暑熱與痰濕膠結
  2. 止咳化痰機轉

    • 半夏直接燥濕化痰
    • 川貝潤化黏痰
    • 薑汁辛散助藥力布散
  3. 醒脾開胃作用

    • 半夏振奮脾胃陽氣
    • 川貝消除胃中鬱熱
    • 共同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4. 定癇止眩效果

    • 半夏化痰熄風
    • 川貝安神定志
    • 合則平息內風痰擾

劑型設計特點

  • 薑汁為丸:既解毒又助藥力上達
  • 微量服用(3-5釐):因含生藥,取其峻藥緩投之理
  • 生熟湯送服:中和藥性,護胃緩衝

此方體現了「痰為百病之源」的治療思想,通過精簡的配伍,針對痰濕這一病理產物多層面調節,展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辨證精神。

傳統服藥法


生半夏3錢, 生川貝3錢。
上為細末,薑汁搗勻為丸。
每服3-5釐,生熟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暈眩梅尼爾氏病癲癇瘧疾高血脂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四肢抽搐咳嗽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半貝丸,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生半夏3錢,生川貝3錢。 主治:瘧疾,風痰暑濕瘧疾,咳嗽多痰,飲食無味,癇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