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貝散
BAN BE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各種秘方輯要》引《格言聯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心經 21%
胃經 19%
脾經 19%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貝散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化痰: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半貝散常用於治療熱痰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狀,而川貝母的清熱化痰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宣肺降氣:川貝母能宣肺降氣,使肺氣通暢,有利於痰液排出。半貝散中常配合其他宣肺降氣藥物,共同達到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半貝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半貝散中多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而半夏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解決痰液阻塞的問題。
- 降逆止嘔: 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痰濁阻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半貝散中常配合其他止嘔藥物,如生薑、橘皮等,以增強止嘔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半貝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半貝散專治「瘧疾」,古代醫家認為瘧疾乃「瘧邪」伏於半表半里,導致寒熱往來、發作定時。此方以化痰截瘧為核心,利用貝母與半夏的協同作用,調理氣機、化解痰濕,從而截斷瘧邪發作之勢。其強調「瘧未來先一時辰」服用,乃中醫「迎而奪之」的治則,趁邪氣未盛時預先藥力以阻病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味配伍
- 真川貝母(1兩2錢):性微寒,主入肺經,功擅潤燥化痰、開鬱散結。瘧疾日久易生痰熱,貝母既可清化熱痰,又能疏解氣機鬱滯,間接調和營衛。
- 生半夏(8錢):性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截瘧要藥。其辛散之力能透達膜原,開泄痰濕之結,與貝母寒溫互制,共奏化痰截瘧之效。
劑型與製法
- 微炒黃色:減半夏之峻烈,增溫燥之性以助藥力透達,又不失貝母清潤之能。
- 薑汁為引:生薑既可解半夏之毒,又能溫散水氣、助藥力外達,強化止嘔、化痰、截瘧之功。
時機與禁忌
- 端午日午時製藥:古人視此時為陽氣極盛之時,取其「純陽之氣」以增強藥效,符合「天人相應」思想。
- 戒食發物:瘧後脾胃虛弱,南瓜、芋艿等滋膩礙脾,易助濕生痰,忌口以防復發。
推理潛在功效
從痰濕論治,半貝散除截瘧外,或可旁治:
- 痰濕伏留之咳嗽:貝母潤肺、半夏燥濕,寒溫並調。
- 痰氣交阻之胸悶:半夏開結降逆,貝母疏鬱,氣順痰消。
治療原理關鍵
此方以「化痰透邪」為機轉,瘧邪多夾痰濕,痰化則邪無所附。貝母與半夏一潤一燥,調節氣機升降,恢復脾胃運化,切合「無痰不成瘧」之古訓,體現中醫「治病求本」之法。
傳統服藥法
真川貝母(去心)1兩2錢, 生半夏8錢。
上為極細末,炒微黃色,候冷裝入瓷瓶,將瓶口塞緊,勿令泄氣。
每服1分5釐,開水半酒杯,攙入薑汁3茶匙,於瘧未來先1時辰,和藥溫服,遲服則不效,重者3服。此散端午日午時制尤妙。
愈後戒發物及雞蛋、南瓜、芋艿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半貝散,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引《格言聯壁》。 組成:真川貝母(去心)1兩2錢,生半夏8錢。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