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湯

止咳化痰湯

ZHI KE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實用正骨學》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脾經 27%
胃經 17%
心經 10%
膽經 8%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止咳化痰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咳痰、痰黃粘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潤,能滋潤肺燥,止咳化痰。對於肺燥咳嗽、乾咳少痰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止咳化痰湯中加入川貝母,可以有效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達到止咳化痰的療效。

止咳化痰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痰液粘稠、咳之不爽的患者,半夏可以有效地化解痰液,使其易於咳出,緩解咳嗽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咳嗽往往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而半夏可以降胃氣,止嘔逆,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因此,半夏在止咳化痰湯中,可以起到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雙重作用,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止咳化痰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其清熱化痰、止咳降逆的功效。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降逆之效。其能清肺熱,化痰液,緩解因肺熱燥咳、痰稠難咳的症狀。同時,竹茹還能降逆止嘔,對於痰熱壅肺、氣逆上衝所致的咳嗽、嘔吐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止咳化痰湯中加入竹茹,可有效清熱化痰,止咳降逆,緩解因肺熱燥咳、痰稠難咳、氣逆上衝等症狀。

止咳化痰湯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大作用:

  1.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之效。其能疏散肺氣,宣通肺竅,利於緩解肺氣鬱結所致的咳嗽。尤其對於風寒咳嗽、肺熱咳嗽等症狀,桑白皮能有效緩解。
  2. 清熱化痰:桑白皮還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能清解肺熱,化解痰液,對於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桑白皮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桑白皮在止咳化痰湯中起到宣肺止咳、清熱化痰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肺氣鬱結、痰熱阻肺所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名稱:止咳化痰湯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跌打損傷後,大小便通利,但痰嗽不止」之症。古代醫家認為,跌打損傷後,若氣血瘀滯、肺氣不利,或瘀血化熱鬱肺,可能引動痰濁,導致咳嗽痰多;若兼見二便通利,則體內實熱或水濕已有出路,然痰嗽未除,故需專注化痰止咳,兼調肺氣。


組成分析與方義推論

  1. 川貝(3錢)、浙貝(3錢)

    • 川貝性微寒,長於潤肺止咳,清化熱痰;浙貝苦寒,偏重清熱散結,化痰力強。
    • 二者合用,兼顧燥痰與熱痰之化解,針對痰嗽之標。
  2. 制半夏(2錢)

    • 辛溫燥濕,為「化痰要藥」,尤善降逆止嘔、消痰濁,適合痰濕壅肺之咳喘。
  3. 竹茹(錢半)

    • 甘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輔佐半夏制其溫性,並加強清肺中鬱熱之效。
  4. 冬花(3錢)

    • 辛溫潤肺,止咳平喘,傳統多用於寒咳或久咳,與貝母寒溫相佐,調和肺氣。
  5. 炙桑皮(3錢)

    • 甘寒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既可清肺熱,又能防痰飲化水,適合痰飲兼熱之證。

治療原理推論

  1. 化痰為本

    • 半夏、貝母、竹茹三藥協同,從溫燥(半夏)、清潤(川貝)、清泄(浙貝、竹茹)三途徑分解痰濁,適應痰證寒熱夾雜之複雜性。
  2. 止咳調氣

    • 冬花溫潤止咳,桑皮瀉肺降氣,一收一瀉,調節肺氣宣降,恢復其肅降功能。
  3. 兼顧病機

    • 跌打後痰嗽,或與瘀血化熱、肺氣上逆相關,桑皮清熱、竹茹除煩,暗合瘀熱之治;半夏降逆,亦符合「肺胃同調」思路。

總結:此方以化痰止咳為核心,寒溫並用,標本兼顧,尤適於痰濁阻肺、寒熱不顯之咳痰證,亦靈活應對跌打後氣血失調、痰滯肺絡之變證。

傳統服藥法


川貝3錢,浙貝3錢,制半夏2錢,竹茹錢半,冬花3錢,炙桑皮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止咳化痰湯, 出處:《實用正骨學》。 組成:川貝3錢,浙貝3錢,制半夏2錢,竹茹錢半,冬花3錢,炙桑皮3錢。 主治:跌打損傷,大小便通利後,痰嗽不止。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