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逆止呃湯

JIANG NI ZHI 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治法與方劑》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胃經 24%
心經 18%
脾經 16%
肝經 7%
腎經 5%
膽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降逆止呃湯中使用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代赭石性沉降,味甘酸澀,入肝脾經,能降逆氣、止嘔吐。呃逆多因胃氣上逆,或肝氣犯胃所致,代赭石能平降肝氣,和胃止嘔,從根本上解決呃逆的病因。
  2. 平肝熄風: 代赭石還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呃逆嚴重者,可伴隨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代赭石能平息肝風,緩解伴隨症狀,有助於改善呃逆的整體情況。

降逆止呃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1. 降逆止嘔: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降逆、燥濕化痰之功。對於因胃氣上逆、痰氣阻滯所致的呃逆,陳皮能起到降氣止呃、化痰止嘔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呃逆症狀。
  2. 行氣消脹:陳皮還有行氣消脹的作用,能夠促進消化,緩解因氣機不暢、胃脘脹滿所引起的呃逆。

因此,陳皮在降逆止呃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降逆止嘔和行氣消脹,共同達到止呃的效果。

「降逆止呃湯」中包含竹茹,主要基於其 清熱化痰、降逆止嘔 的功效。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化痰,尤其擅長化解燥熱痰,並能降逆止嘔,治療因肺熱痰阻、氣逆上衝引起的呃逆、嘔吐等症。

此外,竹茹還能 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引起的咳嗽、口渴等症亦有療效。因此,在「降逆止呃湯」中加入竹茹,可有效緩解呃逆、嘔吐等症狀,並起到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綜合作用。

降逆止呃湯中加入太子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益氣健脾,扶正祛邪:太子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益氣生津、健脾養胃的功效。呃逆多因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太子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達到降逆止呃的效果。
  2. 滋陰潤肺,清熱化痰:太子參兼具滋陰潤肺的功效,可緩解因肺燥津虧引起的呃逆。同時,太子參也能清熱化痰,對於因痰濁阻滯導致的呃逆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太子參在降逆止呃湯中能起到益氣健脾、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作用,有助於從根本上解決呃逆問題。

降逆止呃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降逆止呃: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其溫暖脾胃、行氣止痛,能降逆止呃,對於脾胃虛寒、氣逆上衝所致的呃逆,有顯著療效。

二、溫中止嘔: 丁香亦具溫中止嘔之效,可溫暖脾胃,改善寒邪客胃、脾胃失和所致的嘔吐。因此,丁香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止呃止嘔,恢復脾胃功能。

降逆止呃湯中加入柿蒂,主要基於其止呃降逆的功效。柿蒂味苦、澀,性寒,入肺、脾經。其性寒能清肺熱,苦澀能降逆氣,故能止呃逆。

柿蒂善於治療因肺熱燥咳、胃氣上逆引起的呃逆。其寒涼之性可清熱降火,苦澀之味可收斂降逆,使肺氣下降,胃氣歸位,從而止呃逆。

降逆止呃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降逆止呃: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呃逆多由胃氣上逆、肺氣不降引起,天門冬能滋陰潤肺,降逆止呃,從根本上緩解呃逆症狀。

2. 緩解燥熱,保護胃陰: 呃逆常伴有口乾舌燥、胃陰不足等症狀,天門冬能清熱潤燥,滋陰生津,保護胃陰,使胃氣和緩,有效控制呃逆。

降逆止呃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清熱化痰: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因肺陰不足、熱燥傷肺而引起的呃逆,麥門冬能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緩解呃逆症狀。
  2.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因心神不安、心火上炎而引起的呃逆,麥門冬能滋養心陰,安神定志,從根本上緩解呃逆。

總之,麥門冬在降逆止呃湯中,通過滋陰潤肺、清熱化痰和養心安神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止呃逆的效果。

「降逆止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方劑中其他藥物可能存在較強的偏性,甘草能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刺激腸胃。
  2. 增強療效,協同作用:甘草能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增強療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陳皮、半夏等藥物的止呃作用,同時也能增強茯苓、生薑等藥物的降逆作用。

降逆止呃湯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降逆止嘔:枇杷葉性涼味甘,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其含有揮發油、蘋果酸等成分,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
  2. 疏肝理氣:枇杷葉亦能疏肝理氣,對於因肝氣不舒、氣機鬱滯所致的呃逆,具有緩解作用。其能調節肝臟功能,使氣機暢達,從而達到止呃的效果。

因此,降逆止呃湯加入枇杷葉,可發揮其降逆止嘔、疏肝理氣之效,有助於緩解呃逆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降逆止呃湯」,主要成分包括: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代赭石:性平味甘、澀,具有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功效。
  •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竹茹:性涼、味甘,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
  • 枇杷葉:性微涼、微寒,味苦澀,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
  • 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作用。

中藥方劑「降逆止呃湯」的主治功效包括:

  • 寒熱錯雜:身體忽冷忽熱。
  • 胃氣上逆:胃內氣體向上逆流。
  • 呃逆:打嗝。
  • 聲音低怯:聲音低弱膽怯。
  • 下肢欠溫:下肢冰冷。
  • 口乾舌紅:嘴巴乾渴,舌頭紅。
  • 苔薄:舌苔薄白。
  • 脈細:脈搏細弱。

中藥方劑「降逆止呃湯」主要用於治療寒熱錯雜、胃氣上逆、呃逆、聲音低怯、下肢欠溫、口乾舌紅、苔薄、脈細等症狀。方中各味藥物配伍,具有補氣養陰、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改善患者的病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降逆止呃、和胃安中的功效,適用於寒熱錯雜,胃氣上逆,呃逆,聲音低怯,下肢欠溫,口乾舌紅、苔薄,脈細等症狀。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降逆止呃湯, 出處:《中醫治法與方劑》。 組成:代赭石24g,陳皮15g,旋復花12g,竹茹12g,太子參12g,丁香9g,柿蒂9g,天冬9g,麥冬9g,甘草9g,枇杷葉9g。 主治:降逆止嘔。主治:寒熱錯雜,胃氣上逆,呃逆,聲音低怯,下肢欠溫,口乾舌紅、苔薄,脈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