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丸

GUI B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七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3%
膀胱經 13%
胃經 10%
大腸經 6%
心經 6%
腎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龜背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龜背丸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脅痛、嘔吐等症,枳殼可通過疏肝解鬱,使氣機流通,進而達到止嘔的效果。
  2. 行氣消積,通便止瀉:枳殼亦具有行氣消積、通便止瀉的功效,可改善食積不化、腸胃氣滯等症狀。龜背丸中常與其他理氣消積的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其消食導滯的作用。

龜背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癢止痛:龜背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而防風具有疏散風邪,止癢止痛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皮膚的瘙癢、疼痛等症狀,並幫助皮膚恢復正常狀態。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防風與龜背丸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例如,防風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皮膚,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還能起到協同作用,共同緩解皮膚病症狀。

龜背丸中包含獨活,主要考量其兩大功效:

  1.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龜背丸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而獨活可有效驅散寒濕,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
  2. 通經活絡: 獨活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龜背丸中加入獨活,有助於緩解經絡阻滯,改善肢體麻木、痺痛等症狀。

龜背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龜背丸主治濕熱蘊結,痰濁內阻所致的瘰癧,而大黃可清熱瀉火,利濕通便,幫助排出體內濕熱之邪,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2. 軟堅散結: 大黃還有軟堅散結之效,可以促進瘰癧消散。瘰癧多因痰濁瘀滯而形成,大黃可以化痰消積,軟化堅硬的腫塊,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瘰癧的目的。

龜背丸方中使用前胡,主要基於其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前胡味辛性溫,入肺經,能宣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龜背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而前胡的藥性與藥效正好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咳化痰、宣肺散寒的功效,因此成為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龜背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改善循環:龜背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腰腿疼痛、筋骨麻木等症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緩解疼痛和麻木。

二、滋陰潤燥,緩解疼痛:龜背丸中還包含一些燥性藥物,如川烏、草烏等,容易造成陰血虧虛。當歸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起到平衡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避免因燥熱傷陰而加重疼痛。

龜背丸方劑中包含麻黃,乃因其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麻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對於風寒所致的鼻塞、頭痛、咳嗽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龜背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症見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腰膝酸軟等。麻黃在此方中,能發散風寒,溫經通絡,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故而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龜背丸」是一種傳統藥物,主要成分包括枳殼、防風、獨活、大黃、前胡、當歸、麻黃。龜背丸具有以下功效:

  1. 理氣行氣:該藥方中的枳殼具有理氣行氣的功效,可緩解胸脅氣滯、脹滿疼痛等症狀。
  2. 止咳化痰:前胡和枳殼均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咳嗽、咳痰等症狀。
  3. 散風邪:防風和獨活具有散風邪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感冒、頭痛、腰痛等症狀。
  4. 活血化瘀:當歸和獨活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
  5. 清熱解毒: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等症狀。

龜背丸的組成藥材如下:

  1. 麻黃:性辛溫,主要功效為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
  2.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3. 當歸:主要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
  4.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5.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主要功效為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
  6.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7.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之,中藥方劑「龜背丸」具有較好的療效,可有效緩解小兒外傷後背部肌肉僵硬、活動不靈等症狀。但具體用藥應遵醫囑,不可自行用藥。

傳統服藥法


兒茶1錢,阿魏2錢,乳香5分,沒藥5分,肉桂2分,冰片1分。
上為細末,用豬尿為丸。
貼脊骨突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龜背丸,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兒茶1錢,阿魏2錢,乳香5分,沒藥5分,肉桂2分,冰片1分。 主治:小兒龜背。

龜背丸,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枳殼(麸炒)3錢,防風(去蘆)3錢,獨活3錢,大黃(煨)3錢,前胡(去蘆)3錢,當歸3錢,麻黃(去節)3錢。 主治:小兒龜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