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丸

MA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5%
脾經 13%
膀胱經 12%
心經 10%
腎經 8%
小腸經 6%
大腸經 5%
胃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丸乃漢代張仲景所創之名方,其組成中包含麻黃,乃因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

麻黃為此方之君藥,主治風寒表證,如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等症。其辛溫發散之性,可驅散外邪,使表邪得解,汗出而解熱,故為方中不可或缺之要藥。

麻黃丸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1. 相輔相成,共奏療效: 麻黃性溫散寒,發汗力強,但容易耗氣傷津。桂枝性溫和,可溫通經絡,緩解麻黃發汗過度引起的表虛,並助麻黃解表散寒,使藥效更溫和持久。
  2. 調和藥性,避免副作用: 麻黃辛溫發散,容易傷陰耗氣,而桂枝則性平緩和,可補益氣血,避免麻黃過於燥烈,減輕副作用。兩者配合,藥效更顯著,同時也能降低副作用,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目的。

在中藥方劑「麻黃丸」中,獨活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獨活性溫味辛,能夠散寒止痛、祛風除濕,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獨活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止痛作用,對改善風濕性疾病非常有益。

麻黃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麻黃性溫,容易耗傷津液,而防風性微溫,能起到緩和麻黃燥熱之性,防止燥邪傷肺,同時還能增強麻黃髮汗之力。
  2. 增強功效:防風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與麻黃搭配使用,可加強發汗解表,祛風止痛的功效,從而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狀。

總而言之,防風在麻黃丸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妥,更利於疾病的治療。

在中藥方劑「麻黃丸」中,赤芍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赤芍性微寒味苦,能夠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適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痛經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赤芍能夠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作用,對改善心血管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丸」中,大黃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攻下逐水、清熱解毒的功效。大黃性寒味苦,能夠攻下逐水、清熱解毒,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便秘、熱毒瀉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大黃能夠增強方劑的攻下逐水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助麻黃宣肺止咳: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功效。麻黃辛溫宣肺,與枳殼合用,能更有效地宣肺止咳,緩解肺氣鬱滯所致的咳嗽喘息。
  2. 調和藥性,防止麻黃過於燥烈: 麻黃性溫,易燥傷津液,而枳殼性寒,能調和麻黃的燥烈之性,避免其過度傷肺。同時,枳殼的理氣作用也能防止麻黃宣散過快,使藥效更持久。

主治功效


「麻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麻黃、桂枝、獨活、防風、赤芍、大黃、枳殼。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麻黃丸」的主治功效為兒童佝僂病。

「麻黃丸」中各成分的功效如下: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麻黃丸」是一款療效顯著的中藥方劑,在治療兒童佝僂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丸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功效,因此不宜在發熱、感冒等症狀時服用。此外,麻黃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心悸、失眠、口乾等,因此服用時應注意觀察身體狀況,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心下胃脘部有跳動現象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原發性高血壓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多痰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丸, 出處:《醫心方》卷十三引《效驗方》。 組成:麻黃根2分,石膏1分。 主治:人汗勞不止。

麻黃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 組成:麻黃3分,茯苓3分,紫菀4分,五味子2分,杏仁(去皮尖)2分,細辛2分,桂心2分,乾薑2分。 主治:逐水。主治:少小胸中痰實嗽,及傷寒水氣。

麻黃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麻黃3分(去根節),桂心半兩,獨活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銼,微炒)半兩,枳殼(麸炒微黃,去瓤)半兩,松花半兩。 主治:小兒龜背。

麻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四。 組成: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甘草(炙,銼)1兩,半夏(湯浸,生布挼選7遍,焙)1兩,生薑(去皮)1兩半(先與半夏同搗,炒乾)。 主治:中風邪狂走,或自高自賢,或悲泣呻吟,及卒得驚悸,邪魅恍惚,心下虛悸。

麻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乾)4兩,烏頭(水浸3日,日1易,曬乾,炮裂,去皮臍)4兩,天南星(炮,搗末)4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4兩,石膏(泥裹,火煅通赤,研)4兩,白芷3兩,甘草(炙,銼)1兩,龍腦(研)半兩,麝香(研)1分。 主治:解表,止頭痛。主治:傷寒頭痛,破傷風,及一切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