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蕊丹
SONG RU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六引張渙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松蕊丹方劑中含有枳殼,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理氣寬中,消食化滯: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寬中、消食化滯的功效。松蕊丹以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為主,但若患者伴有胸悶、腹脹、食積等症狀,則需加入枳殼,以助於理氣消食,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 行氣散結,通利水道:枳殼能行氣散結,通利水道,對於痰濕凝滯、胸悶氣短等症狀有一定療效。松蕊丹中若包含此類症狀,則加入枳殼可幫助化痰利濕,疏通經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松蕊丹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利用其 祛風解表 的功效。防風性味辛溫,歸肺、膀胱經,擅長於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松蕊丹本身具有 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的功效,而防風的加入則可以 助其散寒解表,增強療效。例如,若患者患有風寒咳嗽,則防風可以幫助松蕊丹更有效地 驅散風寒,止咳化痰,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松蕊丹方劑中含有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祛風濕: 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祛風濕、止痛的作用。松蕊丹作為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的方劑,獨活的加入可以有效地疏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 助藥力,協調功效: 松蕊丹中其他藥材如松節、桑枝等,也有疏風散寒、祛風濕的功效,獨活的加入可以增強這些藥材的藥效,起到協調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有效。
松蕊丹方劑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其宣肺止咳之功效,針對其主要治療的病症,麻黃發揮著重要作用。
松蕊丹主治風寒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功。其宣肺止咳之效,能開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胸悶氣喘。同時,麻黃也能促進汗液排出,有助於散寒解表,解除風寒之邪。
因此,麻黃在松蕊丹方劑中,起到宣肺止咳、散寒解表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咳嗽等症。
松蕊丹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火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火之功效。松蕊丹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大黃的清熱瀉火作用可有效抑制熱毒上炎,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 通便排毒:大黃亦有通便排毒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松蕊丹若有便祕症狀,大黃可協助通便,減少毒素積聚,有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發揮。
松蕊丹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止咳:前胡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止喘之效。松蕊丹作為治療肺熱咳嗽的方劑,加入前胡可以幫助疏散肺熱,宣通肺氣,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清熱解毒:前衚衕時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清除肺熱,改善因肺熱引發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總之,前胡在松蕊丹方劑中發揮著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肺熱咳嗽。
松蕊丹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因為其 溫陽散寒 和 補火助陽 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肝經,具有溫腎陽、散寒止痛、補火助陽、溫通經脈的作用。松蕊丹方劑中加入肉桂,可以溫補腎陽,驅散體內寒氣,改善陽虛體質,進而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此外,肉桂還能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一些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主治功效
松蕊丹主治功效分析
松蕊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龜背,其病機多認為與外感風邪侵襲脊背,或因過早坐立導致氣血勞傷,精血不能流通有關。以下根據古籍文獻,分析松蕊丹的治療原理:
病因病機分析:
外感風邪:
- 多部醫書皆提及「客風吹脊」、「客風寒,吹著兒背及脊至骨,傳入於髓」等說法,指出小兒因先天元氣不足,腠理不密,易受風寒侵襲,風邪侵入脊背,直達骨髓,導致背部隆起如龜。
- 《幼幼集成》提及「風寒乘虛而入於骨髓,致精血不能流通,故成龜背」,強調風邪入裡後,會影響精血運行。
勞傷氣血:
- 《世醫得效方》提到「或坐太早,亦致傴僂」,說明過早坐立會導致背部損傷,亦可形成龜背。
- 《幼幼集成》指出「或兒坐早,勞傷氣血」,認為過早坐立勞損氣血,亦為病因之一。
肺腎虧虛:
- 《幼幼集成》認為「或咳嗽久,以致肺虛,而腎亦無所生矣。腎主骨」,認為久咳耗損肺氣,導致腎精虧虛,腎主骨,腎虛則骨骼失養,易形成龜背。
- 《外科證治全書》亦云:「或咳嗽久以致肺虛,腎無所生。腎主骨,風寒乘虛而入於筋骨,致精血不能流通,故骨弓而駝」。
松蕊丹治療原理分析:
松蕊丹的組成主要以辛散溫通之藥為主,其組方思路如下:
祛風散寒:
- 防風、麻黃、獨活: 皆為祛風散寒之藥,其中麻黃可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且能宣肺平喘;防風善於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獨活則長於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此三藥合用,可將侵入脊背的風寒之邪祛除。
- 《幼科心法要訣》強調「龜背坐早被風吹」,明確指出風邪是主要病因,故使用散風之藥。
行氣通絡:
- 枳殼: 行氣寬中,消積導滯,可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
- 前胡: 降氣化痰,可協助肺氣肅降,並能通絡止痛。
溫陽通脈:
- 肉桂: 溫腎助陽,可鼓動陽氣,溫通經脈,促進氣血循環。
通腑導滯:
- 大黃: 瀉下通便,使體內積滯得去,有助於邪氣外達。
活血通絡:
- 松花:松花性平味甘, 雖非藥材主力, 但可能輔助活血。
綜合分析:
松蕊丹以祛風散寒為基礎,結合行氣通絡、溫陽通脈、通腑導滯,旨在將侵入脊背的風寒之邪祛除,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或治療小兒龜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醫家皆認可松蕊丹的療效。《幼幼集成》的陳復正便認為,龜背病機多因骨痿不能支撐,非風邪所致,且松蕊丹中麻黃、大黃等攻伐之藥,反會加速病情的惡化。因此,他主張應以補益先天之氣,扶助脾胃功能為治療重點,如六味地黃丸加桂、鹿茸,或四君、六君之類。
總結:
松蕊丹的組方思路符合古代醫家對於小兒龜背的病機認識,即外感風邪侵入脊背、勞傷氣血所致。其以祛風散寒、行氣通絡、溫陽通脈、通腑導滯為治療原則,但因病機理解差異,仍有醫家持不同觀點。松蕊丹能否有效治療龜背,仍需根據具體病情及醫師的診斷判斷。
傳統服藥法
松花(洗,焙乾)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防風(去蘆頭)1兩,獨活1兩,麻黃(去根節)半兩,川大黃(炮)半兩,前胡半兩,桂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粥飲送下。
本方方名,原書(人衛本)作「松藥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期間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松蕊丹, 出處:《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六引張渙方。 組成:松花(洗,焙乾)1兩,枳殼(麸炒,去瓤)1兩,防風(去蘆頭)1兩,獨活1兩,麻黃(去根節)半兩,川大黃(炮)半兩,前胡半兩,桂半兩。 主治:小兒龜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