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湯

GUI JIAN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脾經 18%
心經 11%
胃經 9%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4%
膽經 4%
肺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鬼箭羽湯,由鬼箭羽、桃仁、白芍、鬼臼、橘皮、當歸、肉桂、柴胡、大黃和醋組成,具有心腹疼痛,或突然得惡性腹痛之主治功效。

鬼箭羽性微寒至溫,味苦至辛,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腹痛,水腫,風濕痹痛,皮膚瘙癢,跌打損傷,經閉痛經,失血,胸中癥瘕積聚等症。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鬼臼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傳統功效。其中,散風熱、發汗解表功效主要體現在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此外,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醋具有促進血液凝固、抑制細菌生長、清肝火、解毒、活血化瘀、促進消化吸收、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殺菌消毒、收斂止血、中和和分解毒素,並幫助其排出體外等傳統功效。

傳統服藥法


鬼箭羽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60枚(炒),芍藥2兩,鬼臼(削去皮,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當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柴胡(去苗)1兩,大黃(銼碎,醋炒)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破),同煎至1盞,去滓,加麝香末1字匕,丹砂末、樸消末各半錢匕,再煎1沸,溫服,每日2次,以快利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鬼箭羽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桃仁、白芍、鬼臼、橘皮、當歸、肉桂、柴胡、大黃、醋等中藥均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因此鬼箭羽湯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鬼箭羽湯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胃腸出血月經稀少

相同名稱方劑


鬼箭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鬼箭羽2兩,當歸(切,炒)2兩,白朮(銼,炒)2兩,桂(去粗皮)2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生乾地黃(焙)1兩。 主治:産後血氣不散,攻心腹刺痛,脹滿氣喘。

鬼箭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鬼箭羽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乾薑(炮)1分,甘草(炙,銼)半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芎藭半兩。 主治:心疼中惡,繞臍刺痛,自出汗。

鬼箭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鬼箭羽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60枚(炒),芍藥2兩,鬼臼(削去皮,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當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柴胡(去苗)1兩,大黃(銼碎,醋炒)1兩半。 主治:心腹(疒丂)痛,或暴得惡註。

鬼箭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鬼箭羽1兩,木香1兩,當歸(切,焙)1兩,黃芩(去黑心)1兩,桂(去粗皮)1兩,芎藭1兩,白朮1兩,芍藥1兩1分,大黃(銼,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49枚,土瓜根1兩,劉寄奴1兩,虻蟲49枚(去翅足,糯米同炒,米熟去米)。 主治:室女月水不通,肌膚不澤,日覺瘦瘁,滑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