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菖蒲湯

桂枝菖蒲湯

GUI ZHI CHANG P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心經 17%
胃經 12%
腎經 9%
脾經 8%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膽經 4%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菖蒲湯是一張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濁或氣滯所導致的頭痛、頭暈等症狀。此方中的藥物組合經過精心挑選,旨在達到調和營衛、開竅醒腦的作用。在方中加入柴胡這一成分,其目的主要有二:首先,柴胡具有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由肝氣鬱結所引起的各類不適;其次,柴胡還能協同其他藥物,如桂枝,共同發揮解表散寒的作用,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柴胡在中醫裡被廣泛應用於調節人體氣機,對於改善情志不遂、胸脹悶痛等症狀效果顯著。在桂枝菖蒲湯中,它不僅能夠直接針對病證核心,還能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使整體療效更加全面和持久。因此,柴胡作為該方的一味重要成分,對於提升治療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桂枝菖蒲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陽化氣,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化氣、散寒止痛的功效。菖蒲性溫,味辛、苦,入心、脾、腎經,亦有溫陽化氣之效。兩者合用,可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

二、扶正祛邪,調和陰陽: 桂枝菖蒲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心、脾、腎經所致的胸脘痞悶、心悸氣短、腰膝冷痛等症。桂枝溫陽化氣,扶正祛邪,菖蒲則善於化濕清熱,調和陰陽。兩者相伍,既能溫陽散寒,又能清熱化濕,使正氣充沛,邪氣消散,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桂枝菖蒲湯方中加入牡丹皮,乃取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

方中桂枝、菖蒲溫通氣血,但若患者血熱妄行,則易致瘀血阻滯,不利於氣血運行。牡丹皮性寒,入心、肝、脾經,能清熱涼血,並能活血化瘀,消散瘀血阻滯,使氣血流通,與桂枝、菖蒲相輔相成,共奏溫通氣血、清熱涼血之功。

桂枝菖蒲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桂枝菖蒲湯本身偏寒涼,加入生薑可以溫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同時也能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2. 調和藥性: 生薑可以調和藥性,使各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療效。例如,生薑可以減輕菖蒲的寒涼之性,使之更易於溫中散寒。

桂枝菖蒲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桂枝性溫,菖蒲性辛溫,皆屬偏燥之品。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緩解桂枝、菖蒲之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燥烈傷陰。
  2. 增強療效: 甘草性甘,能益氣和中,與桂枝、菖蒲合用,可增強其解表散寒、化濕止痛之效。同時,甘草能緩解桂枝、菖蒲之苦辛之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桂枝菖蒲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源於其化濕開竅之效,與桂枝湯的溫陽解表功能相輔相成。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能化濕開竅醒脾開胃,對於寒濕阻滯、心神不寧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桂枝湯本身擅長溫陽解表,但對於濕邪較重、心神不寧的患者,單用桂枝湯效果有限,加入水菖蒲,可有效化解濕邪,疏通心竅,增強桂枝湯的療效,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枝菖蒲湯之傳統功效主治

  1. 核心主治
    此方劑主治「瞳子縮小」,即瞳孔異常縮小的症狀。在傳統中醫理論中,瞳孔為「腎所主」,而肝開竅於目,故瞳神病變多與肝腎功能失調相關,尤其因肝鬱化火寒邪凝滯導致氣血不通,影響瞳孔調節。

  2. 病機推論

    • 古代醫家認為,瞳子縮小可能因風寒外束肝氣鬱滯,導致目系(目之經絡)氣血不暢,瞳孔開合失常。
    • 若伴隨畏光、眼痛,多屬肝經風熱少陽經氣不和;若兼見肢冷、脈緊,則可能是寒凝肝脈所致。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柴胡(3錢)

    • 主入少陽經,疏肝解鬱、透達表邪,針對「肝氣鬱滯化火」或「少陽樞機不利」導致的目系氣血失調。
    • 柴胡升發陽氣,助桂枝解外邪,同時調和三焦氣機。
  • 桂枝(3錢)

    • 溫通經脈、散寒解表,尤其擅長解除寒邪凝滯所致的經絡不通。
    • 與柴胡配伍,一升一散,共奏疏肝散寒之效,改善目系氣血運行。
  • 丹皮(3錢)

    • 清瀉肝火、活血散瘀,防止肝鬱化熱上攻於目,並助桂枝疏通目中血絡。
  • 生薑(3錢)

    • 溫中散寒,輔助桂枝增強溫通之力,同時和胃降逆,避免柴胡升散太過。
  • 菖蒲(2錢)

    • 開竅醒神、化濕通絡,直達目竅以緩解瞳孔緊縮。《神農本草經》載其能「通九竅」,尤善治「耳目不利」。
  • 甘草(2錢)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並與桂枝形成「桂枝甘草」結構,溫補心陽以助氣血上榮於目。

2. 組方邏輯與作用機理

此方以疏肝散寒、通竅活血為核心:

  1. 調暢少陽:柴胡+桂枝,解半表半裡之邪,疏導肝氣鬱滯。
  2. 溫通目絡:桂枝+生薑,散寒通脈,解除寒凝血瘀對目系的影響。
  3. 清肝涼血:丹皮制約肝鬱化火,防止熱邪上擾。
  4. 開竅明目:菖蒲專走孔竅,引藥上行,直接作用於瞳孔異常。

3. 推論可能的延伸功效

雖原文僅言「瞳子縮小」,然此方組成兼顧疏肝、散寒、通絡,推測亦可能用於:

  • 肝鬱兼寒引起的頭痛、目赤畏光。
  • 少陽經不利所致的耳鳴、脅脹,伴隨視物模糊。
  • 寒凝氣滯型眼瞼痙攣或眼肌麻痺。

總結

桂枝菖蒲湯以「少陽樞機不利」或「肝寒氣鬱」為病機切入,透過疏肝溫經、開竅活血的組合,恢復瞳孔正常開合功能。其背後體現中醫「從肝論治目疾」與「通竅需先調氣」的治療思路,亦反映古代醫家對「目竅—經絡—臟腑」整體關聯的重視。

傳統服藥法


柴胡3錢,桂枝3錢,丹皮3錢,生薑3錢,甘草2錢,菖蒲2錢。水煎半杯,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瞳子縮小,伴有頭痛、目眩、胸脅脹悶、口苦咽干等症。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菖蒲湯, 出處:《四聖心源》卷八。 組成:柴胡3錢,桂枝3錢,丹皮3錢,生薑3錢,甘草2錢,菖蒲2錢。 主治:瞳子縮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