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清胃散

JIA JIAN QING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7%
胃經 14%
脾經 11%
腎經 11%
膀胱經 5%
小腸經 5%
肝經 2%
大腸經 2%
膽經 2%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玄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消腫之效。加減清胃散主治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玄參能清泄內熱,涼血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
  2. 滋陰潤燥: 玄參還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耗傷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加減清胃散中常配合其他滋陰潤燥的藥物,如麥冬、生地等,共同發揮滋陰潤燥之功,使藥效更顯著。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
  2. 疏散風熱:連翹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可以起到疏散風熱、清熱解表的功效。

因此,加減清胃散中加入連翹,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清胃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生地黃可清熱涼血,降低胃火,緩解炎症。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耗傷陰津而導致的口乾舌燥、大便祕結等症狀。同時,生地黃能滋養胃陰,保護胃黏膜,促進胃部功能的恢復。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功效。

  1. 清熱瀉火: 黃柏苦寒,能清熱瀉火,對於胃熱熾盛,心煩口渴、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燥濕止癢: 黃柏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黃柏在加減清胃散中,可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胃熱引起的各種不適。

加減清胃散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清心除煩,適用於熱病傷津,咽乾口渴,心煩不寐等症狀。加減清胃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胃熱證,麥門冬可滋陰潤燥,緩解熱邪傷津所致的咽乾口渴,並有助於清熱解毒。
  2. 清熱解毒:麥門冬亦具有一定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清熱瀉火,減輕胃熱證的症狀。

加減清胃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因其清熱利濕、通淋下乳之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下乳之功。清熱利濕可解暑熱,利小便,通淋下乳可治小便不利,乳汁不通。加減清胃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症見口苦咽乾、脘腹脹滿、小便短赤、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滑數等,而木通正好能清熱利濕,通淋下乳,配合其他藥物,共奏清熱利濕、瀉火通便之效。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滲濕止瀉: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功效。清胃散主治濕熱蘊結,常伴有脾胃濕困,故加入茯苓可健脾化濕,利濕止瀉,有助於改善濕熱證狀。
  2. 利水滲濕,降濁消腫:茯苓亦具利水滲濕、降濁消腫之效。清胃散在治療濕熱蘊結的過程中,亦可出現水腫、口渴等症,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消除水腫,緩解口渴,進一步改善病情。

加減清胃散方劑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生津、利咽消腫的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並能滋陰生津,緩解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在加減清胃散中,天花粉可協同其他藥物,如石膏、知母等,共同發揮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初期、肺胃熱盛、口渴咽痛、舌紅苔黃等症狀。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清胃散中常因濕熱鬱滯,脾胃不和,導致口苦、泛酸等症狀。陳皮可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使濕熱得以消散,緩解症狀。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清胃散中加入陳皮,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改善胃部不適,起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清胃散以清熱瀉火為主,但若患者伴有咽喉腫痛、痰多咳喘等症狀,則可加入桔梗,以助其宣肺利咽,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咽喉不適。

2. 提高藥物療效:桔梗具有引藥上行之作用,能幫助藥物直達上焦,發揮更佳的清熱解毒效果。清胃散主要針對胃火上炎所致的症狀,加入桔梗能使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上焦,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清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緩解苦寒之性: 加減清胃散以清熱瀉火為主要功效,方中多用苦寒藥物,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可緩解藥物苦寒之性,保護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寒涼,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具備調和諸藥、解毒、抗炎等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清熱瀉火、消炎止痛。同時,甘草還能減輕其他藥物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清胃散 」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柏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連翹 中藥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在臨牀上,連翹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熱入心包、高熱神昏、熱淋澀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痰核、甲狀腺腫大、膿瘡、乳癰、水腫、尿少、浮腫、嘔吐、反胃等疾病。此外,連翹還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等作用,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

木通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木通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天花粉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天花粉用於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另外也有抗癌作用、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細胞內的複製,減少免疫細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細胞數。

玄參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中的三萜皁苷、甜菜鹼和多醣等有效成分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並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玄參還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另外它也能增血管張力,防滲漏,減積聚;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炎症、氧化損傷。

總結: 中藥方劑「 加減清胃散 」,主要成分是:玄參,連翹, 生地黃,黃柏,麥門冬,木通,茯苓,天花粉,陳皮,桔梗,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利尿通淋、止咳化痰、補氣益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元參、連翹、生地黃、黃柏、麥冬、木通、白茯苓、天花粉、陳皮、桔梗、甘草。
燈心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清胃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四。 組成:元參、連翹、生地黃、黃柏、麥冬、木通、白茯苓、天花粉、陳皮、桔梗、甘草。 主治:麻後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