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開邪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常以白朮配伍其他藥物,如茯苓、澤瀉等,以增強利水消腫之力,同時兼顧脾胃功能,防止因利水過度而傷及脾胃。
- 扶正祛邪:白朮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扶正固本,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在「加減開邪散」中,白朮的加入可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驅除邪氣,恢復機體平衡。
加減開邪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加減開邪散常用於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腹脹、便溏、苔膩等症狀,而茯苓能有效利水滲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幫助濕邪排出體外。
- 健脾寧心: 茯苓除了利水滲濕,還有健脾寧心的功效。加減開邪散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等藥物,可能導致脾胃虛弱,茯苓可以健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負擔,同時還可寧心安神,改善因濕邪困脾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
「加減開邪散」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是針對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適用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此外,半夏也能降逆止嘔,可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狀。
在「加減開邪散」中,半夏主要用於化痰止咳,以幫助解除痰濕阻滯,改善呼吸道症狀。同時,半夏也能降逆止嘔,減少因痰濕阻滯引起的嘔吐現象。
加減開邪散中包含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加減開邪散中常以青皮配合其他理氣藥物,如枳殼、香附等,以達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目的。
- 消食導滯,健脾和胃:青皮亦具消食導滯之效,能促進消化,消除積滯。在加減開邪散中,青皮與其他健脾和胃藥物,如陳皮、神曲等配合使用,可幫助消化不良、食積腹脹的患者改善症狀,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加減開邪散方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以疏肝理氣,消解胸中鬱氣,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
- 降逆止嘔:枳殼善於降逆止嘔,對於因氣機不暢而引起的嘔吐,有很好的療效。加減開邪散主治痰濁阻肺、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枳殼的加入可以輔助止嘔,使療效更佳。
「加減開邪散」方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和解表裏。此方針對外感風寒,兼有肝氣鬱結之症,柴胡可解表散寒,同時疏肝解鬱,使氣血流通,解除表裏之邪。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柴胡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葛根、羌活等相配伍,可增強解表散寒之效。同時,柴胡亦可與黃芩、半夏等藥物相配伍,清熱解毒,降逆止嘔,更加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肝鬱氣滯之症。
加減開邪散中包含山楂,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能消食化積,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開邪散旨在治療食積氣滯之症,山楂能有效分解積滯,促進消化,疏通氣機。
- 活血化瘀: 山楂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瘀情況,促進血液循環。開邪散也兼顧活血化瘀的作用,山楂的加入有助於解決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疼痛不適。
加減開邪散中包含草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脾胃,行氣止痛:草荳蔻性溫,味辛,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並具行氣止痛之效。加減開邪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症見發熱惡寒、咳嗽氣喘等。草荳蔻有助於溫化寒邪,緩解胸悶氣短,改善呼吸道症狀。
二、 化濕止嘔:草荳蔻具有化濕止嘔之功效,能有效緩解濕邪停滯所致的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加減開邪散中包含一些化濕利水藥物,草荳蔻的加入有助於協同作用,增強化濕止嘔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開邪散 」,主要成分包括:白朮、茯苓、半夏、青皮、枳殼、柴胡、山楂、草荳蔻,主治功效為瘧疾,是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病證同時存在。初病時,令人腰痛、頭重,寒氣從背部開始,先感覺寒冷然後發熱,發熱時如火燒一般,熱退後出汗,全身骨節痠痛,小便短赤。以下各成分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山楂中的山楂酸、單寧、黃酮類、維生素C等成分,能增強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胃腸蠕動、降低血脂、抑制胃酸分泌,達到消食化積的作用。山楂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山楂中的酸性物質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的作用,可緩解血管痙攣,改善血液流通,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山楂中的解脂酶能分解脂肪,降低血脂,減少血液黏稠度,減輕心臟負擔,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山楂中含有維生素C、齊墩果酸等成分,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緩解胃脹、胃痛等症狀,進而改善睡眠質量。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可以疏肝理氣,疏肝理氣,幫助肝臟排出毒素,改善肝氣鬱結的症狀。柴胡還可以疏通膽汁,改善膽汁的分泌,幫助膽汁排出,改善膽汁淤積的症狀。柴胡還可以清熱解毒,幫助身體排出毒素,改善熱毒引起的症狀。柴胡還可以止痛,改善疼痛的症狀。柴胡還可以抗菌消炎,幫助身體抵抗細菌和炎症的侵襲,改善炎症引起的症狀。
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可以溫暖身體,幫助身體排出寒氣,改善寒氣引起的症狀。草荳蔻還可以健脾胃,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草荳蔻還可以理氣行氣,幫助身體排出氣體,改善氣滯引起的症狀。草荳蔻還可以降氣,幫助身體排出氣體,改善氣逆引起的症狀。草荳蔻還可以燥濕,幫助身體排出濕氣,改善濕氣引起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甜白朮5錢(土炒),雲苓5錢,制半夏3錢,青皮1錢5分,枳殼1錢(炒),柴胡1錢,山楂3錢(炒),草蔻仁1錢(研)。
體虛脈弱者,加人參1錢,好肉桂心8分,另頓對服,貧人無力者,以上黨參1兩代之;惡心,加灶心土5錢;作瀉,加炒白芍5錢;內熱,小便短赤,加青蒿3錢;遍身骨節酸痛,加秦艽1錢5分;手足
煨薑3錢,大棗3枚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開邪散, 出處:《慈航集》卷下。 組成:甜白朮5錢(土炒),雲苓5錢,制半夏3錢,青皮1錢5分,枳殼1錢(炒),柴胡1錢,山楂3錢(炒),草蔻仁1錢(研)。 主治:瘧疾,足太陽膀胱之瘧與手太陽小腸合證,初病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熱止汗出,遍身骨節痠痛,小便短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