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內湯

HU N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0%
肺經 15%
肝經 11%
心經 8%
腎經 6%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護內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精等功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護內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症狀,白朮能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從而改善症狀。

2. 固護中焦:中焦為脾胃所在,白朮能健脾益氣,固護中焦,防止脾胃虛寒,進一步加強護內湯的治療效果。

「護內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對於脾虛濕盛所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能起到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的作用,進而達到護內的效果。
  2. 滲濕利水: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夠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避免濕氣困阻脾胃,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對於因濕氣過重導致的關節疼痛、水腫等問題,茯苓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有助於維持身體內環境的平衡。

護內湯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健脾消食:麥芽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之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腹脹腹痛等症狀,麥芽能有效改善。

二、利濕化痰:麥芽亦具有利濕化痰之效,能促進體內濕氣排出,對於痰濕阻滯、胸悶氣喘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護內湯中加入麥芽,能起到健脾消食、利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達到護內養生的目的。

護內湯方劑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山楂性酸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瘀滯的功效。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脹滿等症狀,山楂能幫助促進消化,改善食慾,起到護胃健脾的作用。
  2. 活血化瘀:山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血液流通。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腹痛等症狀,山楂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護內養胃。

「護內湯」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許多中藥材性偏寒熱,甘草能有效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穏定,避免傷及脾胃。
  2. 補益脾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護內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加入甘草能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藥效發揮。

總而言之,甘草在「護內湯」中發揮著重要的調和作用,既能調節藥性,又能補益脾氣,使藥效更佳,安全有效。

「護內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的功效。此方若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柴胡可疏解肝氣鬱滯,使氣機暢達,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柴胡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與黃芩、白芍等藥材同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柴胡在「護內湯」中起到疏肝解鬱、和解表裏,並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護內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寒濕阻滯所致的嘔吐、反胃、呃逆等症狀,半夏能溫脾燥濕,降逆止嘔,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
  2. 化痰止咳: 半夏除了降逆止嘔之外,還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痰多、咳嗽、氣喘等症狀,半夏能燥濕化痰,宣肺止咳,有助於緩解呼吸道疾病。

因此,在「護內湯」中加入半夏,可以起到保護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護內湯」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和胃降逆: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疏肝理氣,消食導滯,對於因氣滯食積引起的胃脘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枳殼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例如與陳皮、半夏等藥物合用,可增強其理氣消積、和胃降逆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總體而言,枳殼在「護內湯」中起到理氣消積、和胃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胃脘脹痛等症狀。

護內湯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利用其健脾消食的作用。神麴為麥芽的發酵產物,富含澱粉酶,能有效幫助消化澱粉,促進食慾,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此外,神麴還具備疏肝理氣的功效,對於因肝氣不暢引發的胸悶、腹脹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因此,護內湯中加入神麴,可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同時還可緩解肝氣不暢引發的不適。

「護內湯」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經,可溫補腎陽,助陽氣生髮,對於腎虛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驅寒止痛: 肉桂亦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能驅散體內寒氣,溫通血脈,對於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經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護內湯」中加入肉桂,能起到溫補腎陽、驅寒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腎虛或寒邪入侵引起的各種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護內湯」

護內湯,是以白朮、茯苓、麥芽、山楂、甘草、柴胡、半夏、枳殼、神麴、肉桂等十味中藥組成的方劑。其功效主要為理氣、健胃、消食、消滯,緩解胸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護內湯的組成和功效如下:

  1.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
  2. 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利水消腫
  3. 麥芽:健脾消食,化痰止咳,回乳散結
  4. 山楂:消食化積,活血化瘀,降脂降壓
  5.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益中,調和諸藥
  6. 柴胡:疏肝解鬱,退燒止痛,和解表裡
  7.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散結消腫
  8. 枳殼:理氣行氣,消食化積,降氣止痛
  9.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和胃
  10.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

護內湯的使用方法為每日一劑,水煎服。適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大便不暢等症狀。服用護內湯時,應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3錢,茯苓3錢,麥芽1鐵,山楂5粒,甘草1錢,柴胡1錢,半夏1錢,枳殼5分,神曲8分,肉桂2分。
消食,祛逐外邪。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護內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白朮3錢,茯苓3錢,麥芽1錢,山楂5粒,甘草1錢,柴胡1錢,半夏1錢,枳殼5分,神曲8分,肉桂2分。 主治:消食,祛逐外邪。主治:人有好食肥甘烹炙之物,遂至積於胸胃久而不化,少遇風邪,便覺氣塞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