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胃固腸丸

溫胃固腸丸

WEN WEI GU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2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大腸經 19%
脾經 19%
腎經 14%
心經 9%
肺經 9%
肝經 4%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溫胃固腸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胃止嘔: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導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肉荳蔻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起到止嘔止痛的效果。
  2. 固腸止瀉: 肉荳蔻還具有澀腸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腸導致的腹瀉、便溏等症狀。

因此,溫胃固腸丸中加入肉荳蔻,能有效溫暖脾胃,止嘔止瀉,達到固腸止瀉的功效。

溫胃固腸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基於其溫胃和中、行氣止痛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並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於溫胃固腸丸所針對的脾胃虛寒、飲食不消、脘腹冷痛等症狀,砂仁能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此外,砂仁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助於改善腹瀉等症狀,從而達到固腸的效果。

溫胃固腸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溫中降逆: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補脾胃,散寒止痛。對於胃寒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固護腸道。
  2. 溫腎助陽:丁香亦入腎經,可溫腎助陽,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氣不足、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丁香亦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丁香在溫胃固腸丸中,既能溫中降逆,又能溫腎助陽,有助於整體提升脾腎功能,達到溫胃固腸的效果。

溫胃固腸丸中加入龍骨,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固澀止瀉: 龍骨性味甘、鹹、平,入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飲食不節而導致的腹瀉,龍骨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溫胃固腸的效果。
  2. 安神定志: 龍骨還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龍骨能安神定志,緩解不適,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改善整體體質。

溫胃固腸丸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固腸: 訶子味酸澀,性涼,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其能收斂腸胃,減少腸道蠕動,並有助於固澀腸液,減輕腹瀉症狀。
  2. 清熱解毒: 訶子具清熱解毒之功,能清除腸胃積熱,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溫胃固腸丸以訶子作為收斂固腸、清熱解毒之藥,有助於改善因胃腸積熱、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溫胃固腸丸中使用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腸止瀉:赤石脂性澀,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內盛導致的泄瀉,赤石脂能起到固澀腸胃,防止滑泄的作用。
  2. 溫胃止痛:赤石脂性溫,能溫暖脾胃,緩解胃寒疼痛。對於胃寒痛、腹痛、腹脹等症狀,赤石脂能起到溫胃止痛的作用。

溫胃固腸丸中加入赤石脂,不僅能有效止瀉,還能溫胃止痛,整體協調作用,達到溫胃固腸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溫胃固腸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劑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洩瀉」,其證屬脾胃虛寒、腸道不固所致。小兒臟腑嬌弱,若飲食不節或外感寒邪,易致中焦虛寒,運化失常,水穀下趨而為泄瀉。本方以溫中暖胃、澀腸止瀉為核心,針對虛寒性泄瀉,症見大便清稀、完穀不化、脘腹冷痛、四肢不溫等。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中行氣,醒脾化濕

    • 肉豆蔻:辛溫入脾、胃、大腸經,善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為虛寒久瀉之要藥。
    • 縮砂仁(砂仁):辛溫化濕,醒脾開胃,能緩解濕阻中焦之脘痞吐瀉。
    • 丁香:辛溫降逆,暖胃散寒,助脾胃升降復常。

    此三藥共奏溫中焦、散寒濕、復運化之效,從根本上改善脾胃虛寒狀態。

  2. 澀腸固脫,止瀉治標

    • 龍骨赤石脂訶子皮(炙):三者皆具澀腸止瀉之功。
      • 龍骨澀中有鎮,兼安心神(小兒泄瀉易伴驚擾);
      • 赤石脂質重下沉,直達下焦,固脫止血;
      • 訶子皮苦酸澀,長於斂肺澀腸,炙後溫性增強。

    此類藥物協同,能迅速止瀉,防止津氣耗傷,標本兼顧。

配伍特點與原理
全方以「溫澀並用」為綱:

  • 溫補中焦(肉豆蔻、砂仁、丁香)以治本,恢復脾胃升降;
  • 固澀下焦(龍骨、赤石脂、訶子)以治標,截斷泄瀉;
  • 白麵糊丸取其甘緩和中,綠豆大丸劑適合小兒服用,飯飲送下更護胃氣。

推論與延伸
此方結構嚴謹,符合中醫「虛則補之」「滑者澀之」原則,尤其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久瀉滑脫之證。若兼外感或濕熱瀉,則非所宜。現代或可延伸於成人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然須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縮砂仁、丁香、龍骨、訶子皮(炙)、赤石脂各等分。
白麵糊丸,如綠豆大。
每服10-20丸,飯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溫胃固腸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 組成:肉豆蔻、縮砂仁、丁香、龍骨、訶子皮(炙)、赤石脂各等分。 主治:小兒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