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調血湯

QING RE DIAO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19%
脾經 17%
肺經 12%
胃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它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血液循環,使熱毒得以清解,血瘀得以消散,達到清熱調血的效果。

二、 滋陰養血,緩解熱毒損傷: 熱毒耗傷陰血,導致氣血不足,容易引起血虛生風,加重病情。當歸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能緩解熱毒損傷,補充氣血,使身體恢復元氣,達到清熱調血的功效。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疏散風熱: 川芎亦能疏散風熱,可與其他清熱藥物相配合,更有效地清熱解毒,使身體恢復平衡。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白芍,是為了發揮其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養血作用能滋養肝血,緩解因血虛而引起的熱症;柔肝作用能舒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氣血不暢;斂陰止汗作用能收斂體內津液,減少汗液流失,維持機體陰液平衡。

因此,在清熱調血湯中加入白芍,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滋養肝血,緩解熱症,促進整體氣血調和。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對於熱邪入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生地黃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2. 滋陰養血:生地黃還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在清熱涼血的同時,也能滋補陰血,使血行通暢,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瀉火 的功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善於清泄心火、胃火,對於熱證所致的出血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來說,黃連可以 抑制心火上炎 所引起的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也能 清胃火,治療胃熱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臭、便祕等。此外,黃連還有 止血 的功效,能有效控制熱性出血,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清熱止血、調和氣血的效果。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血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血止痛之效。清熱調血湯常用於治療血熱瘀阻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香附的疏肝理氣作用能幫助改善肝氣鬱滯,並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2. 調和氣血,改善血瘀: 香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對於血熱瘀阻所致的月經量少、經色紫暗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同時,香附也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促進血熱瘀阻的消散。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血瘀所致的熱症,如發熱、口渴、煩躁、胸悶、腹痛等,桃仁能有效疏通血脈,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作用。
  2. 軟堅散結: 桃仁還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血瘀所致的腫塊、結節,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有助於消散瘀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閉經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紅花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狀況,有助於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在清熱調血湯中,紅花的加入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促進機體恢復。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活血化瘀: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經閉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二、理氣止痛:延胡索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腹部脹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清熱調血湯中加入延胡索,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清熱調血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歸心、肝、脾經。其清熱涼血之效,可針對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尿血等。而其活血化瘀之效,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阻滯,有助於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牡丹皮在清熱調血湯中起著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血熱、血瘀所引起的疾病。

清熱調血湯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破血消癥之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血瘀腫痛等症狀,莪朮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狀態。
  2. 清熱解毒: 莪朮還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炎症,如乳腺炎、子宮內膜炎等,莪朮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清熱藥物,可更有效地控制炎症反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熱調血湯」源於中醫瑰寶,以多種中藥組合而成,針對婦女月經來潮前,腹部陣陣疼痛,時而疼痛時而停止,氣血充實之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清熱調血湯」組成藥材,包含當歸、川芎、白芍、 生地黃、黃連、香附、桃仁、紅花、延胡索、牡丹皮、莪朮等,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療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莪朮還能夠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增強胃排空率,促進胃動力作用。

「清熱調血湯」諸藥合用,相得益彰,可有效改善婦女月經來潮前的腹痛,調節氣血,恢復正常生理機能。若有相關症狀,應諮詢合格中醫師,辨證論治,在專業指導下服用「清熱調血湯」,以獲取最佳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調血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一。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黃連、香附、桃仁、紅花、玄胡索、牡丹皮、蓬莪朮。 主治:婦人經水將來,腹中陣陣作痛,乍作乍止,氣血俱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