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調中飲

QING RE DIAO ZHO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7%
胃經 17%
肝經 15%
大腸經 8%
心經 5%
腎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調中飲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涼血止血的功效。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能清肺熱,涼血止血,適用於外感風熱、肺熱咳嗽、血熱妄行等症。

在清熱調中飲中,桑葉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能更好地清熱解表,調節脾胃,達到治療目的。

清熱調中飲中加入菊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對於因熱邪上擾而引起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菊花能有效清熱瀉火,緩解不適。
  2. 疏散風熱:菊花亦有疏散風熱之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在清熱調中飲中,菊花可與其他清熱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達到調和中氣的效果。

清熱調中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瀉火之效。可瀉肺熱、胃熱、腸熱,並能清心火,對於因熱邪導致的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燥濕止瀉: 黃芩亦有燥濕止瀉之功效,能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疾病。清熱調中飲中加入黃芩,可有效抑制濕熱之邪,達到止瀉止痢的功效。

總之,黃芩在清熱調中飲中發揮著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熱邪犯胃、濕熱下注的功效。

清熱調中飲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寬中: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寬中、止咳化痰之效。其疏肝解鬱之性,可助脾胃運化,使氣機通暢,有助於改善胸悶、氣短、胃脘痞滿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橘紅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可更有效地清除痰熱,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清熱調中飲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2. 行氣消積,化痰止咳:枳殼還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幫助消化積食,緩解痰濁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總而言之,枳殼的加入,既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又能行氣消積,化痰止咳,有助於整體提升清熱調中飲的療效。

清熱調中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 香附味辛,性溫,入肝、脾經,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失調導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香附能起到舒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調理脾胃,達到清熱調中的目的。
  2. 調和氣血: 香附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氣血運行。對於因氣血不暢導致的胸悶、心悸等症狀,香附能起到緩解作用,有助於整體氣血的調和平衡。

清熱調中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藥性,調和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藥性,減輕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協同作用:甘草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增強藥效,例如與黃芩、梔子等清熱藥配合,可加強清熱瀉火之力,同時又能保護脾胃,避免清熱藥傷及脾胃。

總之,甘草在清熱調中飲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清熱調中飲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神麴為麥麴菌發酵的產物,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清熱調中飲常用於治療因熱邪內擾、脾胃失調引起的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神麴能有效改善消化功能,幫助消化吸收。
  2. 清熱解毒: 神麴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因熱邪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清熱調中飲常使用於治療熱證,而神麴則能輔助清熱解毒,促進機體恢復平衡。

主治功效


清熱調中飲

清熱調中飲是一種中醫藥方劑,主要由桑葉、菊花、黃芩、橘紅、枳殼、香附、甘草、神麴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化痰、健脾理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痰多、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組成介紹

桑葉:性味苦、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化痰、涼血止血、明目退翳的功效。

菊花:性味甘、微苦,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平肝熄風的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橘紅: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

枳殼: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破氣散結、止咳化痰的功效。

香附:性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醒脾和胃、調經止痛的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神麴: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益氣健脾、消食化痰、補中益氣的功效。

主治功效

清熱調中飲具有清熱化痰、健脾理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痰多、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適用人羣

感冒、咳嗽、痰多、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的人羣。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 脾胃虛弱、腹瀉者慎用。
  3.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4. 服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清熱調中飲是一種中醫藥方劑,主要由桑葉、菊花、黃芩、橘紅、枳殼、香附、甘草、神麴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化痰、健脾理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痰多、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調中飲,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 清熱調中飲(《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霜桑葉3錢,甘菊3錢,酒黃芩2錢,橘紅1錢(老樹),焦枳殼1錢5分,神曲3錢(炒),炙香附1錢5分,甘草1錢。主治:清熱調中,開胃消食。 。 主治:清熱調中,開胃消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