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胎散

縮胎散

SUO T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21%
胃經 21%
肝經 13%
心經 7%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縮胎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孕婦胎動不安,多因氣滯血瘀,胎兒不安所致。枳殼能行氣止痛,緩解胎動不安,使胎兒安穩。
  2. 疏肝理氣:枳殼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胎動不安。肝氣鬱結,會影響脾胃運化,進而影響胎兒的營養供應,導致胎動不安。枳殼疏肝理氣,能改善脾胃運化,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使胎兒安穩。

總而言之,枳殼在縮胎散中,通過行氣止痛和疏肝理氣的作用,達到安胎的目的。

縮胎散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香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肝理氣,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小腹墜脹等症狀,有助於緩解孕婦因胎動不安引起的疼痛。
  2. 安胎作用:香附同時具備安胎作用,可通過調節氣血運行,減輕子宮收縮,穩定胎兒狀態,避免早產或流產。

因此,縮胎散中加入香附,既能緩解孕婦的不適,又能安胎保胎,達到治療目的。

縮胎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縮胎散多以寒涼藥材組成,具有較強的收縮子宮、止血功效,容易造成藥性過寒。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材副作用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減輕對患者的刺激。
  2. 補脾益氣: 妊娠期間,女性脾胃功能相對虛弱,容易出現食慾不振、氣血不足等症狀。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提高藥物療效,避免因體虛導致藥效減弱。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縮胎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婦人大全良方》,主治「妊娠下痢赤白,心腹㽲痛,小便澀」,其病機當屬氣滯濕阻、胎氣不調所致。妊娠期間氣機壅滯,濕熱下注則下痢赤白;氣血失和則心腹拘急疼痛(㽲痛);濕熱阻遏膀胱,氣化不利故小便滯澀。方名「縮胎」非指縮小胎體,而是調暢氣機以「順胎」,使胎氣安和、產道通利,從而生產順易。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枳殼(君藥)
    性味苦辛微寒,主入脾、胃經,長於破氣消滯,《日華子》言其「健脾開胃,調五臟,下氣……催生」。其力較枳實緩和,能疏解妊娠氣機壅滯,寬中下氣以除心腹脹滿,間接緩解胎壓導致的疼痛(㽲痛);氣行則濕化,濕熱除則下痢自止,小便得通。

  2. 香附子(臣藥)
    辛微苦甘平,歸肝、三焦經,為「氣病之總司」(《本草綱目》)。其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與枳殼相配,一調中焦脾胃之滯,一解肝鬱氣結之痛,協同疏導三焦氣機。肝氣條達則胎氣不擾,氣血通暢而腹痛緩;且香附能「利三焦」(《本草正》),助膀胱氣化以通小便。

  3. 甘草(佐使藥)
    甘平,緩和枳殼、香附辛燥之性,避免妊娠用藥過峻;其補脾益氣之功,可防理氣藥耗傷正氣。《藥品化義》謂其「和衝脈之逆,緩帶脈之急」,能安撫胎元,協調諸藥發揮「縮胎易產」之效。

全方治療原理
本方以「調氣為核心」,透過疏肝理脾、暢通三焦氣機,間接達到以下作用:

  • 治標:氣行則濕熱散,故止下痢;氣暢則經絡通,故緩㽲痛;氣化則水道利,故通小便。
  • 治本:妊娠氣機調和,胎壓得減,產道鬆利,自然「縮胎易產」。古人觀察到氣滯型難產者,服此方後生產轉易,遂名「縮胎」,實為「順氣催生」之效。

注意點
本方適用於氣滯濕阻之實證,若脾虛氣弱或血虛胎燥者非宜。然此分析僅探討古籍原義,不涉現代臨床應用。

傳統服藥法


枳殼2兩,香附子2兩,甘草1兩半。
上為末。
孕婦未產前,日常服,如茶點之。能縮胎生產絕易,須百沸湯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縮胎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 組成:枳殼2兩,香附子2兩,甘草1兩半。 主治:妊娠下痢赤白,心腹(疒丂)痛,小便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