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附為香殼湯中重要藥材,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能行氣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香殼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氣短、腹脹腹痛、月經不調等,香附的疏肝解鬱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二、 調和脾胃,理氣消食:香附也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腹脹、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香殼湯常加入一些具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藥材,如陳皮、半夏等,香附的理氣消食作用能與之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香殼湯方劑中包含枳殼,乃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與方劑整體目的相輔相成:
- 行氣消痞: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擅長行氣消積,解除胸腹脹滿、痞塊等症狀。香殼湯多用於治療食積、胸膈滿悶、氣滯等病症,而枳殼的行氣消痞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消化,解除積滯。
- 寬中降逆: 枳殼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可有效改善胃氣上逆、嘔吐、泛酸等症狀。香殼湯中加入枳殼,有助於寬中降逆,緩解胃腸不適,達到整體調和胃氣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殼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香殼湯主治「妊娠實證,氣不清爽,心腹脹滿或痛;胎動因實」,其核心病機為氣機壅滯,屬實證範疇。古人認為妊娠期氣血運行易受胎元影響,若素體氣鬱或飲食積滯,可致氣滯脹滿,甚至引發胎動不安。此方針對「實證」而設,非虛弱所致之胎動,強調「因實而動」,故以行氣為先,使氣暢則脹痛自消,胎氣亦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香附(炒):
- 性味辛、微苦,平,主入肝經,為「氣病之總司」。炒製後減其燥性,增其行氣調中之效。
- 功能疏肝解鬱、理氣寬中,善治肝鬱氣滯所致胸脅脹滿,妊娠期氣機不暢者尤宜,因其兼能「安胎」(《本草綱目》載其「調血中之氣,開鬱安胎」)。
枳殼(炒):
- 性味苦、辛、酸,微寒,主入脾、胃經,炒後緩其破氣之性,更偏理氣寬胸、消脹除滿。
- 與香附相配,一偏疏肝,一偏理脾,協同暢達中焦氣機,消除心腹脹痛。古人謂「枳殼主高,枳實主下」,此用枳殼取其輕揚之性,免傷胎元。
配伍邏輯:
兩藥均以炒製減其峻烈,共奏疏肝理脾、調暢氣機之效,使「氣行則脹消,氣順則胎安」。香附偏走血分,枳殼偏走氣分,一血一氣,契合妊娠氣血調和之要。此方簡潔,符合「治實不擾虛」原則,針對氣滯實證,避免過用滋補或攻伐之品。
潛在應用延伸:
氣機鬱滯若兼輕微食積,可酌加陳皮、砂仁;若兼血滯,可佐川芎少許,然須謹守「妊娠用藥宜輕靈」之訓。
傳統服藥法
香附5錢(炒),枳殼4錢(炒)。上為末。
每服2錢,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香殼湯, 出處:《明醫指掌》卷九。 組成:香附5錢(炒),枳殼4錢(炒)。 主治:妊娠實證,氣不清爽,心腹脹滿或痛。胎動因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