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香附

法制香附

FA ZHI XIANG FU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三焦經 20%
肝經 20%
肺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法制香附方劑中包含香附,這是因為香附本身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經法制後能更好地發揮其藥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積的功效。其主要的藥用成分包括揮發油、香附酮、香附醇等。法制香附主要是通過蒸、炒、炙等方法,改變藥性,使其更易於吸收,並減少不良反應。

例如,炒香附可以降低其燥性,增加其行氣止痛的功效;蒸香附則可以使其更潤滑,有助於消積化瘀。法制香附可以有效提升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法制香附》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攻「下血」與「冷帶」二症:

  1. 下血:指非外傷所致的下部出血(如便血、崩漏等),多與氣滯血瘀或氣虛不攝相關。香附善調氣活血,童子小便與米醋製法增強其化瘀止血之效。
  2. 冷帶:屬虛寒性帶下,症見白帶清稀、畏寒肢冷。香附經艾葉溫經散寒之湯引,共奏暖宮止帶之功。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香附

  • 性味歸經:辛、微苦,平,歸肝、三焦經。
  • 核心作用:「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擅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 炮製深意
    • 童子小便浸:取其鹹寒降火、化瘀止血之性,緩和香附辛燥,增強下行止血效力。
    • 米醋炙焙:醋引藥入肝經,加強活血散結之力,且米醋收澀輔助止血。

2. 輔助配伍

  • 米湯送服:甘平和中,護胃氣,助藥力溫和發揮,適合氣滯兼脾虛者。
  • 艾葉煎湯引:艾葉苦辛溫,暖宮散寒、除濕止帶,與香附合用,標本兼治「冷帶」。

三、邏輯推衍功效機制

  1. 氣血雙調止血:香附理氣以行血,氣行則血歸經;結合童子小便與米醋,既化瘀防留滯,又收斂固血。
  2. 溫通止帶:香附疏肝脾之滯,艾葉溫化下焦寒濕,氣暢寒散則帶自止。

四、適用病機推論

  • 氣滯血瘀:血隨氣亂而妄行,或瘀阻胞宮致帶下。
  • 肝鬱克脾:情志鬱結→脾運失司→寒濕下注為帶。此方疏肝醒脾,契合「木鬱達之」之旨。

結語
《法制香附》以香附為核心,透過傳統炮製與藥引配伍,將單味藥拓展為「理氣—化瘀—止血」與「疏肝—溫宮—化帶」雙向調治之方,體現中藥「一藥多效,製法變用」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大香附(杵去毛皮,以童子小便浸1夜,曬乾,截碎,又用米醋蘸過焙乾)。
上為末。
每2錢,米湯調下;治冷帶,用艾葉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法制香附, 出處:《直指》卷二十六。 組成:大香附(杵去毛皮,以童子小便浸1夜,曬乾,截碎,又用米醋蘸過焙乾)。 主治:下血;冷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