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化濕飲

QING RE HUA SH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1%
腎經 14%
肝經 13%
心經 8%
胃經 7%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化濕飲中加入菊花,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肝火,降肺氣,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發熱、口渴、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菊花還能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攻導致的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清熱化濕飲中加入菊花,可以更好地達到清熱化濕、疏散風熱的功效。

清熱化濕飲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涼血止血的功效。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涼血止血的作用。在清熱化濕飲中,桑葉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 清熱解表: 桑葉可以清熱解表,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2. 涼血止血: 桑葉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療熱毒血熱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鼻出血、咯血等。

因此,桑葉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清熱化濕飲的清熱解表功效,也能輔助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提高整體療效。

清熱化濕飲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清熱化濕飲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腹脹、腹瀉、濕疹等。陳皮的理氣作用可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健脾作用則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濕邪的排除。
  2. 行氣降逆: 陳皮還有行氣降逆的作用,可以疏肝理氣,止嘔止呃。濕熱內蘊常伴有氣機不暢、胃氣上逆等症狀,陳皮的降逆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使治療效果更佳。

「清熱化濕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則易出現水濕停滯,導致身體不適。茯苓能健脾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濕邪困脾之症。
  2. 清熱解毒:茯苓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有助於化解體內熱毒,同時配合其他清熱化濕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濕化濁之效。

總之,茯苓在「清熱化濕飲」中發揮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化濕之目的。

清熱化濕飲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清熱化濕飲主要針對濕熱內蘊所致的疾病,澤瀉能有效去除體內濕熱,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
  2. 健脾利水:澤瀉能健脾利水,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避免濕邪阻滯脾胃,進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在清熱化濕飲中加入澤瀉,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清熱化濕、健脾利水之功效。

清熱化濕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許多清熱化濕藥性偏寒涼,甘草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健脾,與其他清熱化濕藥物配合使用,能更好地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機體恢復正常功能,進一步達到清熱化濕的效果。同時,甘草還具有解毒作用,能減輕濕熱所致的毒邪對機體的損害。

清熱化濕飲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消脹: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脹之效。清熱化濕飲主要針對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症狀,而枳殼的疏肝理氣作用,可幫助緩解濕熱鬱結於肝脾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通泄濕熱,助濕化: 枳殼具有通泄作用,可促進濕熱的排出,並有助於濕邪的化解。清熱化濕飲以清熱化濕為主,加入枳殼可促進濕熱的排泄,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化濕之效,達到治療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熱化濕飲」,主要成分有菊花、桑葉、陳皮、茯苓、澤瀉、甘草、枳殼。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桑葉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平肝息風、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斂瘡等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清熱化濕飲主治功效為上焦濕熱:是指人體上焦(包括肺、心、頭部)濕氣和熱邪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化濕飲,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甘菊1錢5分,霜桑葉3錢,廣皮1錢5分,雲茯苓4錢,澤瀉1錢5分,酒連炭8分(研),甘草1錢,焦枳殼1錢5分。 主治:清熱化濕。主治:上焦濕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