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靈酒
Hongling wine | 更多圖表
紅靈酒方劑以當歸、紅花、花椒、肉桂、乾薑等為主,佐以樟腦及細辛。從寒熱屬性來看,其寒熱比例為熱性指數32,寒性指數4,顯然屬於溫熱性方劑。
方中熱性藥物佔主導地位,肉桂、乾薑皆為大熱之品,能溫經散寒,助陽驅寒;花椒辛熱,亦有溫中散寒之效;紅花雖性溫,但其活血化瘀之功,在溫經散寒的整體作用下,其寒性並不突出。
寒性藥物僅有細辛,其辛溫走竄,但劑量應較少,其寒性在眾多熱性藥物中被大大稀釋,不足以影響方劑整體的溫熱屬性。樟腦性味辛溫,但作用偏於通竅,並非主要的溫熱藥物。
當歸味甘而性溫,雖具有一定補血活血之功,但其溫性較弱,在方中起到的主要是調和藥性、輔助溫經的作用,而非主要的寒性藥物。總體而言,紅靈酒的寒熱之性以溫熱為主導,適合寒凝血瘀、陽虛氣滯等症狀。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19%
脾經 18%
腎經 11%
肺經 11%
胃經 7%
膽經 4%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紅靈酒方劑,從經絡辨證角度分析,其組成藥物歸經比例顯示其主要作用於心經、肝經、脾經。
比例最高的心經 (23.3%),暗示此方可能適用於心經虛證相關的症狀,例如心悸、失眠、心煩、胸悶等。由於方中並無明顯的清熱瀉火藥物,故較傾向於心氣不足、血虛等類型的心經虛證。
次高的肝經 (19.3%),表明其也針對肝經功能異常。考慮到方中含有活血藥物如當歸、紅花,以及溫經藥物如肉桂、乾薑,因此推測其更適用於肝經氣滯血瘀證,表現為脅肋脹痛、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 若肝經有實證,例如肝陽上亢,則需謹慎使用,因為方中溫熱藥物比例較高。
脾經 (18.5%) 比例也較高,說明此方也關注脾胃功能。方中雖無明顯的健脾藥物,但整體溫煦作用可能有助於脾陽不足所致的胃寒、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但對於脾虛濕盛者則需慎重考慮。
其他經絡,如腎經、肺經、胃經等比例較低,表示其作用相對較弱,可能為輔助作用,幫助整體調理。 例如,少量腎經藥物可能有助於溫補腎陽,進一步改善心陽不足或肝腎陰虛的症狀。
總體而言,紅靈酒方劑偏向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溫陽散寒。 其適用於心、肝、脾經功能失調,且以氣滯血瘀、陽虛為主症的病證。 但需注意,此分析僅基於藥物歸經比例,實際臨床應用需依照患者具體症狀、體質等因素綜合判斷。 方中溫熱藥物較多,陰虛火旺體質者應慎用。
主治功效
活血通絡:紅靈酒中的當歸、紅花以及肉桂具有極佳的活血化瘀效果,能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疼痛有顯著療效。
溫經散寒:乾薑、細辛及肉桂的組合具有良好的溫經效果,適用於因寒冷引起的血脈阻滯,幫助舒緩因寒冷引起的疼痛感。
消腫止痛:花椒及樟腦能促進血液循環,消炎止痛,對於凍傷或肢體受損的情況有良好的應用,能有效減輕相關症狀。
舒筋活絡:紅靈酒可緩解因長時間寒冷所導致的筋骨僵硬,增加身體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生當歸2兩,紅花1兩,花椒1兩,肉桂2兩,樟腦5錢,細辛5錢,乾薑1兩。
活血,通絡,止痛。
上藥用95%酒精2市斤浸七天。
用時以棉花球蘸藥頻擦。脫疽則塗擦患處以上的皮膚,每日2-3次,每次擦20分鐘。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外用藥:紅靈酒為外用藥,擁有藥用價值,但切勿內服,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 禁忌人羣: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應該避免使用此藥酒,以免對胎兒或哺乳中的嬰兒造成影響。
- 皮膚過敏或敏感體質者需小心使用,以避免產生不良反應。
過敏反應:如使用後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尋求醫療幫助。
- 儲存條件:應將紅靈酒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以延長其有效期限和保持藥效。
透過以上細節的準備及使用,紅靈酒能夠有效地應用於相關的外傷與疾病,達到舒緩及療效。使用時務必遵循指導,以保護自身的健康安全。
相關疾病
癤和癰月經延後到來月經不調全身酸痛纖維肌痛症手背痛合谷穴附近痛月經期間過長 相同名稱方劑
紅靈酒, 出處:《中醫外科學講義》。 組成:生當歸2兩,紅花1兩,花椒1兩,肉桂2兩,樟腦5錢,細辛5錢,乾薑1兩。 主治:活血,通絡,止痛。主治:凍瘡未潰,脫疽腐爛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