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和血逐邪湯中包含柴胡,主要是因為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和解表裏、退熱除煩等功效。
方劑中柴胡主要用於疏肝解鬱、和解表裏,以解除肝鬱氣滯,促進氣血流通,達到和解表裏、調和營衛的效果。
此外,柴胡還有升陽舉陷的作用,能提升陽氣,幫助氣血運行至病竈部位,驅除邪氣,促進身體恢復。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風疹等疾病。和血逐邪湯本身主治血分熱盛、邪毒壅滯,而荊芥的疏散風熱作用可以幫助邪氣從肌表宣泄,達到透疹止癢的效果。
- 升散藥氣,引藥上行:荊芥氣味辛香,具有升散藥氣、引藥上行的作用。和血逐邪湯中其他藥物大多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活血的功效,而荊芥的升散作用可以將這些藥物向上引導,使其作用於上焦,更好地發揮其功效。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秦艽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祛風止痛,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和血逐邪湯主要針對血瘀、熱毒交織所致的病症,秦艽的加入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熱毒所致的疼痛。
- 疏經活絡,行血止痛:秦艽同時具有疏經活絡,行血止痛之效,能夠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和血逐邪湯以活血化瘀為主,秦艽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功效,並輔助解除瘀血所致的疼痛。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和血逐邪湯旨在治療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諸症,而香附能疏通肝氣,解除鬱結,有助於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 調和氣血,促進血行:香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利於瘀血的消散。在和血逐邪湯中,香附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更好地達到活血化瘀、和血逐邪的功效。
和血逐邪湯中的紫蘇梗,其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解鬱,疏散風寒:紫蘇梗性辛溫,入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疏散風寒的功效。對於風寒束表、氣血鬱滯所致的症狀,如發熱、頭痛、惡寒、鼻塞等,紫蘇梗能起到解表散寒、行氣解鬱的作用。
2. 輔助和血活血:紫蘇梗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配合方劑中的其他活血藥物,共同達到和血逐邪、活血化瘀的效果。
綜上所述,紫蘇梗在和血逐邪湯中,既能疏散風寒,又能輔助和血活血,起到協同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束表、氣血鬱滯所致的疾病。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厚朴,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積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厚朴,可助於去除痰濕,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利於逐邪外出。
- 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逆止嘔,對於因痰濕阻滯、氣機逆亂所致的嘔吐症狀有緩解作用。方劑中加入厚朴,可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和血逐邪、止嘔止瀉的效果。
總而言之,厚朴在和血逐邪湯中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常因血瘀阻滯,氣機鬱結,導致疼痛難忍。枳殼能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進而緩解疼痛。
- 破瘀散結,消腫止痛:枳殼還具有破瘀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常因血瘀凝滯,形成腫塊,導致疼痛。枳殼能破瘀散結,消腫止痛,有助於解除瘀血腫痛。
總而言之,枳殼在和血逐邪湯中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破瘀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和血逐邪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養血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減輕疼痛,並能滋養血液,補益氣血。
- 補血調經,潤燥滑腸:對於女性而言,當歸還能補血調經,改善經期不順,並能潤燥滑腸,緩解便祕。
因此,和血逐邪湯中加入當歸,可有效促進氣血運行,化瘀止痛,同時也補益氣血,改善女性生理問題。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川芎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二、升陽舉陷,開竅醒神: 川芎性溫,能升陽舉陷,開竅醒神。對於一些因氣血不足、陽氣虛弱導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川芎能起到升提陽氣、開竅醒神的作用。
因此,和血逐邪湯中加入川芎,可以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升陽舉陷、開竅醒神的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益母草,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益母草性寒,味苦,入肝、心、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效。對於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病症,益母草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並促進新血生成。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益母草亦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對於熱毒蘊結、水濕停滯所致的病症,能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
因此,和血逐邪湯中加入益母草,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促進疾病恢復。
和血逐邪湯中加入木通,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 通經活絡,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利水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存在瘀血阻滯、水濕停滯的情況,木通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並利水消腫,改善患者的症狀。
- 引藥下行,協同其他藥物: 木通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療效。例如,和血逐邪湯可能含有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木通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發揮其治療作用。
和血逐邪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黃芩,可清熱解毒,清除血分熱毒,幫助血液迴歸正常狀態。
- 涼血止血: 黃芩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和血逐邪湯中加入黃芩,可以有效止血,並同時清除熱毒,達到治本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血逐邪湯 」
中藥組成介紹
1. 柴胡:
- 散風熱、發汗解表,治感冒、退燒、疏肝解鬱、清熱瀉火,活血化瘀、補陽。
2. 川芎:
-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3.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4. 厚朴:
-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5. 黃芩: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6. 荊芥: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7. 木通:
- 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8. 秦艽:
- 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
9. 香附:
- 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0. 益母草:
- 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
11. 枳殼: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主治功效
當傷寒熱氣進入血室,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氣滯血瘀的狀況,會引起胸悶、腹脹以及疼痛。
總結
中藥方劑「 和血逐邪湯 」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月經不調、痛經、胸脅氣滯、腹脹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荊芥、秦艽、香附、蘇梗、厚朴、枳殼、當歸、芎窮、益母草、木通、黃芩。
加薑衣少許,清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和血逐邪湯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和血逐邪湯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氣虛體弱者慎用。
- 和血逐邪湯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和血逐邪湯,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引沈月光方。 組成:柴胡、荊芥、秦艽、香附、蘇梗、厚朴、枳殼、當歸、川芎、益母草、木通、黃芩。 主治:傷寒熱入血室,氣滯血瘀,胸悶腹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