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逐邪湯

HE XUE ZHU X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0%
肺經 10%
膽經 8%
心包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4%
腎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血逐邪湯 」

中藥組成介紹

1. 柴胡:

  • 散風熱、發汗解表,治感冒、退燒、疏肝解鬱、清熱瀉火,活血化瘀、補陽。

2. 川芎:

  •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3.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4. 厚朴:

  •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5. 黃芩: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6. 荊芥: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7. 木通:

  • 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8. 秦艽:

  • 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

9. 香附:

  • 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0. 益母草:

  • 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

11. 枳殼: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主治功效

當傷寒熱氣進入血室,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氣滯血瘀的狀況,會引起胸悶、腹脹以及疼痛。

總結

中藥方劑「 和血逐邪湯 」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月經不調、痛經、胸脅氣滯、腹脹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荊芥、秦艽、香附、蘇梗、厚朴、枳殼、當歸、芎窮、益母草、木通、黃芩。
加薑衣少許,清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 柴胡: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退熱的功效。
  • 荊芥: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功效。
  • 秦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 香附:具有行氣止痛、調經止帶的功效。
  • 紫蘇梗:具有散寒解表、行氣止痛的功效。
  • 厚朴:具有行氣除脹、燥濕化痰的功效。
  • 枳殼:具有行氣破結、消食化痰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 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
  • 木通:具有通利水道、清熱解毒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和血逐邪湯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和血逐邪湯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氣虛體弱者慎用。
  • 和血逐邪湯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卵巢炎胸悶脹

相同名稱方劑


和血逐邪湯,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引沈月光方。 組成:柴胡、荊芥、秦艽、香附、蘇梗、厚朴、枳殼、當歸、川芎、益母草、木通、黃芩。 主治:傷寒熱入血室,氣滯血瘀,胸悶腹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