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損復脈湯

ZENG SUN FU M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肝經 21%
心經 19%
腎經 15%
脾經 12%
胃經 8%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復脈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心氣: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之效。增損復脈湯用於治療心氣不足,脈象虛弱等症狀,人參可補益心氣,使心氣充沛,脈象有力。
  • 固本培元:人參能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加強,從而為心氣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進一步增強心氣,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總之,人參在增損復脈湯中,起到補益心氣、固本培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心氣虛弱、脈象微弱等症狀。

增損復脈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養心安神: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效。增損復脈湯主要針對心陰不足,心神不寧等症,麥門冬能滋養心陰,緩解心煩失眠,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與其他藥物相配,增強療效:麥門冬與其他藥物如生地黃、玄參等配伍,可加強滋陰降火,清熱涼血的功效,並能與黃芪、人參等益氣補虛藥物相配,起到滋陰補氣、調和陰陽的作用,達到整體協調,增強療效的目的。

增損復脈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增損復脈湯主要用於治療心血不足,心氣虛弱所致的失眠、心悸、頭暈等症。生地黃可以滋陰降火,清心安神,改善心血不足的狀態。
  2. 養血活血:生地黃能養陰生血,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血虛的情況。增損復脈湯中含有黃芪、當歸等補氣養血的藥物,生地黃與其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達到養血活血的效果,改善心悸、頭暈等症狀。

增損復脈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其 養血柔肝、斂陰止汗 的功效,以達到整體治療目的。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 緩解肝氣鬱結、滋養肝血、收斂止汗 的作用。該方劑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血虛陰虧、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盜汗 等症。白芍可緩解肝氣鬱結,並滋養肝血,同時也能收斂止汗,達到整體平衡,促進機體恢復。

增損復脈湯中加入阿膠,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補血滋陰: 阿膠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方中因氣血虧虛、陰液不足而導致脈象虛弱,阿膠可補益氣血,滋潤陰液,使脈象恢復正常。
  2. 固本培元: 阿膠能補益精血,固本培元,有助於改善體質,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解決脈象虛弱的問題。

因此,增損復脈湯中加入阿膠,不僅能直接改善脈象,更能從根本上調理機體,達到治本的目的。

增損復脈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腎固精,補益肝腎: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補腎陽、固澀精氣的作用。方中因腎陽虛弱,精氣不足,導致脈象虛弱,加入山茱萸可溫補腎陽,提升精氣,從根本上改善脈象虛弱。
  2. 收斂止汗,固澀止瀉:山茱萸亦有收斂止汗,固澀止瀉之效。方中可能存在腎氣虛弱,導致汗出不止、大便溏泄等症狀,加入山茱萸可固澀腎氣,收斂汗液,改善消化功能。

總之,增損復脈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為了溫補腎陽,固澀精氣,從而改善脈象虛弱,併兼顧收斂止汗、固澀止瀉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增損復脈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氣斂陰: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益氣斂陰、生津止渴之功效。增損復脈湯多用於治療氣虛陰傷、心悸怔忡、盜汗虛喘等症,五味子能固護元氣,收斂津液,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氣陰兩虛狀態。
  2. 寧心安神: 五味子有安神定志之效,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增損復脈湯以益氣養心、滋陰安神為目的,五味子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寧心安神、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的效果。

增損復脈湯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止嘔安胎: 海螵蛸性味甘鹹寒,入脾胃經,具有斂胃止嘔之效。對於妊娠期間孕婦常有的噁心嘔吐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同時,其安胎之功,有助於穩定胎兒,避免流產。
  2. 固澀止血: 海螵蛸亦有收斂止血之效。對於妊娠期間出現的陰道出血,能起到止血作用,確保孕婦和胎兒安全。

綜上所述,海螵蛸在增損復脈湯中起到止嘔安胎、固澀止血的重要作用,確保孕婦安胎,母子平安。

增損復脈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增損復脈湯中藥材性味較烈,甘草的加入可起到中和藥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2. 補氣益脾: 甘草入脾經,具有補氣益脾之效。增損復脈湯主要用於治療心氣不足、脈弱無力等症狀,甘草的加入可補益心脾,進一步增強藥效,使氣血運行通暢,恢復心脈功能。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增損復脈湯 」介紹

增損復脈湯出自清代傅錫藩《傅青主女科》,由人參、麥門冬、生地黃、白芍、阿膠、山茱萸、五味子、海螵蛸、甘草組成,可治療濕熱之邪侵襲腸胃,導致痢疾,患者感到虛弱無力,排便時用力掙扎,按壓腹部卻不感到疼痛,一天排便數十次,小腹、腰部和背部抽搐疼痛,酸軟無力,無法正常坐立,飲食全然廢棄,陰虛嚴重,生命垂危等病症。

人參:

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生地黃:

味甘、性微寒,歸肝、腎、心、肺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麥門冬:

味甘、性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甘草:

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阿膠:

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五味子:

味酸、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柴胡:

味微苦、性寒,歸肝、膽、肺經,具有疏肝、清熱、退作、解痙的功效。

旋覆花:

味辛、苦,性寒,歸肺經,具有解表散溫、清熱除煩之功效。

桔梗:

味辛、苦,性平,歸肺、脾經,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的作用。

防風:

味辛、性涼,歸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清熱、消腫、止痛的功效。

總結

增損復脈湯由十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等功效,可治療濕熱之邪侵襲腸胃,導致痢疾,患者感到虛弱無力,排便時用力掙扎,按壓腹部卻不感到疼痛,一天排便數十次,小腹、腰部和背部抽搐疼痛,酸軟無力,無法正常坐立,飲食全然廢棄,陰虛嚴重,生命垂危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高麗參1錢半,提麥冬3錢,大生地3錢,炙甘草1錢,生白芍3錢,真阿膠1錢半,山萸肉8分,北五味3分,烏賊骨3錢,淨白蠟3錢。
提補酸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復脈湯, 出處:《濕溫時疫治療法》卷下引《驗方傳信》。 組成:高麗參1錢半,提麥冬3錢,大生地3錢,炙甘草1錢,生白芍3錢,真阿膠1錢半,山萸肉8分,北五味3分,烏賊骨3錢,淨白蠟3錢。 主治:提補酸澀。主治:濕溫化痢疾,虛坐努責,按腹不痛,一日數十度,小腹腰膂抽掣痠軟,不耐坐立,寢食俱廢,陰虛欲垂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