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地湯

ZI D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肝經 20%
心經 18%
脾經 10%
小腸經 9%
膀胱經 9%
胃經 3%
腎經 2%
膽經 0%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紫地湯中加入紫荊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紫荊皮味苦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的功效。紫地湯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悶、脘腹疼痛、食少便溏等症。紫荊皮的加入可助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同時又能調理脾胃,使氣機暢達,達到治療目的。
  2.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紫荊皮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對於一些因熱毒、瘀血所致的病症,如癤腫、癰疽、跌打損傷等,紫荊皮可起到輔助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紫地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紫地湯多用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例如吐血、衄血、便血等。生地黃能清熱涼血,抑制血熱上炎,達到止血的效果。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心肝腎陰,改善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紫地湯中,生地黃配合其他滋陰潤燥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紫地湯方劑中使用茜草,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涼血解毒的功效。

茜草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在紫地湯中,茜草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血瘀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熱毒血瘀所致的癤腫、瘡瘍、跌打損傷、經閉痛經等。其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紫地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紫地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而荊芥的加入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提升湯劑的解表功效。
  2. 宣通鼻竅,利咽止咳: 荊芥還具有宣通鼻竅、利咽止咳的作用。對於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荊芥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適。

紫地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之效。紫地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而防風可以幫助疏散風寒,解除表邪,爲後續治療打下基礎。
  2. 止痛止癢: 防風還能起到止痛止癢的作用。紫地湯治療風寒溼痹,常伴有疼痛瘙癢症狀,而防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改善患者體感。

總體而言,防風在紫地湯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作用,能夠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治療風寒溼痹。

紫地湯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紫地湯通常用於治療血瘀阻滯、經期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赤芍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此外,赤芍還可以清熱涼血,緩解因血瘀而引起的發熱、口渴等症狀。

紫地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紫地湯所治療的熱毒熾盛、血瘀阻絡所致的症狀,牡丹皮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並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例如,牡丹皮可以有效緩解熱毒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也能有效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因此,牡丹皮在紫地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紫地湯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消腫排膿: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排膿之效。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痰多難咳等症狀,桔梗能有效改善。紫地湯主治肺熱咳嗽、痰黃黏稠、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正好符合方劑的功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 紫地湯中包含黃芩、生地黃、甘草等藥材,桔梗與其相配,能夠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桔梗能引導其他藥材下行,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紫地湯方劑中添加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紫地湯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引起的疾病,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薄荷的加入可以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2. 疏風散熱: 薄荷具有疏風散熱、通鼻竅的功效。紫地湯方劑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紫地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紫地湯屬於寒涼性質的方劑,甘草性甘平,能夠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也使藥效更為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使藥效更為全面,更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總之,甘草在紫地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調和藥性、增強藥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紫地湯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紫地湯主治寒凝血瘀之證,如痛經、腹痛、腰膝冷痛等,細辛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2. 通鼻竅,開腠理:細辛亦有通鼻竅、開腠理之效,有助於改善寒邪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紫地湯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桂枝、當歸等,細辛可增強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力更為通達。

紫地湯中加入燈心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心瀉火: 燈心草味甘淡,性寒,入心、小腸經,具有清心火、瀉心熱的功效。紫地湯常用於治療心火亢盛、熱擾心神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口舌生瘡等症,燈心草可清心火,使心神寧靜,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2. 利水消腫: 燈心草還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因熱邪壅滯導致的水腫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紫地湯中常配伍其他利水消腫藥物,燈心草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利水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紫地湯 」

中藥方劑「 紫地湯 」的主要成分包括:

  • 紫荊皮: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 生地黃: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養陰生津。
  • 茜草: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滋陰養血。
  • 荊芥: 發汗解表、透疹、祛風解毒。
  • 防風: 祛風散寒、解表發汗、活血止痛。
  • 赤芍: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 牡丹皮: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腫。
  • 薄荷: 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細辛: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
  • 燈心草: 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熱利咽。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紫荊皮: 性微寒,味苦、澀,歸肺、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紫荊皮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吐血衄血、月經過多等症狀。

  • 生地黃: 性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養陰生津的功效。生地黃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口乾舌燥、咳嗽、便祕等症狀。

  • 茜草: 性涼,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滋陰養血的功效。茜草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吐血衄血、月經過多等症狀。

  • 荊芥: 性微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透疹、祛風解毒的功效。荊芥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 防風: 性溫,味辛,歸肺、脾、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的功效。防風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 赤芍: 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赤芍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吐血衄血、月經過多等症狀。

  • 牡丹皮: 性寒,味苦、辛,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牡丹皮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吐血衄血、月經過多等症狀。

  •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腫的功效。桔梗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瘡瘍等症狀。

  • 薄荷: 性涼,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的功效。薄荷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 甘草: 性甘,味淡,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細辛: 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細辛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 燈心草: 性寒,味甘,歸心、肺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熱利咽、生津止渴、止血的功效。燈心草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痺、創傷、熱淋、膀胱炎、尿道炎、腎炎水腫、濕熱黃疸、口咽乾燥、喉嚨疼痛等症狀。

紫地湯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紫地湯 」的主治功效為咽喉腫痛。

總結

中藥方劑「 紫地湯 」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荊皮2錢,小生地2錢,淨茜草1錢(又名地蘇木),荊芥穗8分,防風8分,京赤芍8分,牡丹皮8分,芽桔梗8分,蘇薄荷葉6分,生甘草6分,北細辛4分(去茆),燈心20節,茜草藤1錢。
孕婦,去丹皮,加四物湯;熱甚,加連翹、犀角;頭痛、潮熱,加柴胡、黃芩;咳嗽,加麥冬、知母;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加木通;數日不大便者,加元明粉;熱壅肺閉,氣息喘促,加麻黃5
開水泡藥蒸服。證輕者1日2次,證重者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喉風。但是,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地湯, 出處:《喉證指南》卷四。 組成:紫荊皮2錢,小生地2錢,淨茜草1錢(又名地蘇木),荊芥穗8分,防風8分,京赤芍8分,牡丹皮8分,芽桔梗8分,蘇薄荷葉6分,生甘草6分,北細辛4分(去茆),燈心20節,茜草藤1錢。 主治:喉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