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正散合地黃散

ZI ZHENG SAN HE D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春腳集》卷一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肺經 25%
心經 14%
脾經 14%
胃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可與地黃散中的生地、丹皮等清熱涼血藥物相配伍,起到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作用。

二、透疹止癢:荊芥還具有透疹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麻疹、風疹等疹出不暢的病症。配合地黃散中的清熱涼血、滋陰生津藥物,可以促進疹子透發,緩解瘙癢,達到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效果。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 紫正散合地黃散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止痛通竅之效,能有效疏散外感風寒,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止痛止癢: 地黃散以滋陰潤燥為主,但防風亦具止痛止癢作用,可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疼、鼻癢等不適。

總之,防風在紫正散合地黃散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止痛之效。該方劑以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爲主,細辛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改善痺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細辛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例如,細辛與地黃相配,可溫腎散寒,提高地黃滋陰補腎的效果。同時,細辛也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滲透經絡,發揮藥效。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赤芍,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解熱毒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2.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減輕瘀血造成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赤芍的加入,可以有效地發揮清熱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疼痛等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效。紫正散主治血熱妄行,心煩不寧,而地黃散則主治陰虛火旺,兩者皆可因熱毒蘊結而加重病情,牡丹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緩解熱毒,改善症狀。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不僅可清熱涼血,更能活血化瘀,尤其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療效。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常加入牡丹皮,旨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紫正散合地黃散」方劑中使用紫荊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活血化瘀: 紫荊皮性味苦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 紫荊皮還兼具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

因此,紫荊皮在「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可以發揮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補益陰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功效。紫正散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症,而地黃散用於治療陰虛內熱、燥熱傷津等症。兩者合用,可增強滋陰涼血的功效,以達到清熱止血、滋陰潤燥的目的。

2. 緩和藥性:

紫正散中含有較多辛溫燥烈的藥物,如紫草、赤芍等,容易耗傷陰血。加入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保護患者的陰液。

總之,生地黃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滋陰涼血的功效,也緩和了藥性,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表: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之效,可緩解因風熱上襲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紫正散合地黃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疏散風熱:薄荷能疏散風熱,並能促進汗液分泌,有助於體內熱邪的排出。地黃散本身偏於滋陰降火,加入薄荷後,可起到疏風散熱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薄荷的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作用,與紫正散合地黃散的治療目的相符,因此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平味辛,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功效。紫正散主治風寒犯肺,咳嗽氣喘,痰多色白,兼見咽喉腫痛等症。地黃散則主治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痰少黏稠等症。加入桔梗,可助宣散肺氣,利咽開音,緩解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增強藥效。
  2. 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藥力引至肺部,加強藥效。紫正散與地黃散中其他藥物,如紫蘇葉、甘草等,大多具有宣肺化痰、潤肺止咳之功效,桔梗可引導這些藥力到達肺部,發揮最佳療效。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紫正散以清熱解毒為主,地黃散則滋陰潤燥,兩者藥性有所偏頗。甘草能中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激而傷及脾胃。
  2. 緩解副作用: 部分藥材如黃芩、生地等具有較強的苦寒之性,易損傷脾胃。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紫正散合地黃散中扮演着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的重要角色,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紫正散合地黃散中加入茜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茜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紫正散以清熱解毒為主,地黃散則以滋陰潤燥為主,加入茜草可以加強清熱涼血的作用,並協調兩方藥性,使藥效更為全面。
  2. 活血止痛:茜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從而緩解疼痛。紫正散和地黃散都可能用於治療疼痛症狀,加入茜草可以加強活血止痛的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紫正散合地黃散

  • 組成:荊芥、防風、細辛、赤芍、牡丹皮、紫荊皮、生地黃、薄荷、桔梗、甘草、茜草。
  • 主治功效:咽喉相關疾病。

各成分特性與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細辛: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總結:紫正散合地黃散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可治療咽喉相關疾病。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8分,北防風8分,北細辛4分(去茆),京赤芍8分,牡丹皮8分,紫荊皮2錢,小生地2錢,蘇薄荷6分,牙桔梗8分,生甘草6分,淨茜草1錢。
孕婦,去丹皮,加四物湯;熱盛者,加連翹、犀角;頭痛閉塞,加開關散;煩渴,加銀鎖匙;潮熱,加柴胡、黃芩;咳嗽,加麥冬、知母;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加木通;數日不大便,加元明粉
引加紅內消1錢(即茜草藤,五月五日採取,陰乾),燈心20寸。
每日1次,用開水泡藥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紫正散合地黃散, 出處:《春腳集》卷一。 組成:荊芥穗8分,北防風8分,北細辛4分(去茆),京赤芍8分,牡丹皮8分,紫荊皮2錢,小生地2錢,蘇薄荷6分,牙桔梗8分,生甘草6分,淨茜草1錢。 主治:咽喉諸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