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洗心散

七寶洗心散

QI BAO XI X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全書》卷四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4%
心經 14%
胃經 10%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大腸經 3%
心包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寶洗心散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當歸尾性溫,善於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七寶洗心散主治心血瘀阻,心脈不通,症見心痛、心悸、胸悶等。當歸尾有助於疏通心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胸痛、心悸等症狀。
  2. 補血養心,安神定志:當歸尾亦有補血養心的功效。七寶洗心散中加入當歸尾,可補益心血,改善心神不安,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總而言之,七寶洗心散中加入當歸尾,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以及補血養心、安神定志的功效,達到治療心血瘀阻,心脈不通,症見心痛、心悸、胸悶等症狀的目的。

七寶洗心散中包含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心經屬火,心火亢盛易導致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赤芍可清心火,涼心血,緩解心煩不寧,改善睡眠質量。同時,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心脈瘀阻,有助於心血流通,改善心悸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七寶洗心散中其他藥物如丹參、生地黃等,也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與這些藥物合用,可相輔相成,增強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療效,更有效地緩解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

七寶洗心散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心、肝、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心降火之功效。方中以其清瀉心火,解毒散瘀,治療心煩不寐、口舌生瘡、心悸怔忡等症。

二、 通便瀉下: 大黃亦能通便瀉下,可有效緩解因心火亢盛導致的便祕等症狀。七寶洗心散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亦有清熱解毒之功,與大黃相配合,可增強療效,共奏清心瀉熱、通便解毒之效。

七寶洗心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七寶洗心散主治心熱煩躁、神志不清、頭昏目眩等症,而荊芥可以清熱解表,使頭目清涼,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二、 活血化瘀,通經絡: 荊芥除了清熱解表,也具備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心火旺盛,易導致心血瘀阻,進而影響心神。荊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使心神安定,達到改善心神不安、煩躁不安的效果。

七寶洗心散中包含梔子,主要由於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心火亢盛、神志不安、煩躁失眠等症狀。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其性寒涼,能清熱瀉火,降心火、除煩躁,並能涼血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心煩失眠、神志不清等症狀,梔子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此外,梔子還能與其他藥材配合,增強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使七寶洗心散的療效更為顯著。

七寶洗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使藥性更平和的作用。七寶洗心散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芩等性寒苦,甘草可調和其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對脾胃造成損傷。

二、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提高黃芩的抗炎效果,增強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使七寶洗心散整體療效更佳。

七寶洗心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利水,開胸散結: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利水消腫之功效。心臟屬火,心包為心之膜,心包熱盛容易導致心胸滿悶,氣血運行不暢。麻黃能宣肺利水,開胸散結,疏通心包經絡,消除心包熱,從而達到改善心胸滿悶,氣血運行不暢的功效。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七寶洗心散以滋陰降火、清心安神為主,麻黃作為其中一味藥材,能夠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例如,麻黃與黃芩、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搭配,可以增強清熱解毒,瀉火通絡的功效,從而更好地改善心胸鬱悶,心悸失眠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寶洗心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心火積郁,血熱攻擊」所致之目疾外障,症見疼痛如灸如刺,時發時止,或晝夜交替作痛。其病機核心為:

  1. 心火鬱熱:心主血脈,開竅於舌(古文亦言「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鬱血分,上攻目絡,故發疼痛。
  2. 血熱搏結:熱鬱血瘀,阻滯眼絡,導致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痛勢劇烈如針刺火灼。
  3. 陰陽失調:疼痛晝夜交替,反映火熱與氣血周流失衡,可能與衛氣夜行於陰、晝行於陽的循行紊亂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以「清瀉心火、涼血散瘀」為主,佐以疏風透表,具體配伍如下:

  1. 大黃(酒蒸久曬)

    • 酒蒸後減其峻下之性,轉為清瀉血分鬱熱,導火下行。
    • 配合梔子(瀉三焦火)、甘草,仿「涼膈散」之意,清心瀉火解毒。
  2. 歸尾、赤芍

    • 歸尾活血通絡,赤芍涼血散瘀,二者共解血熱瘀滯,針對「血熱攻擊」之病機。
  3. 麻黃、荊芥

    • 麻黃辛溫開腠理,荊芥輕揚散風熱,二者相配,既可宣發鬱火(「火鬱發之」),亦能引藥上行達目。
    • 風藥兼可疏通目絡氣機,緩解痛勢。
  4. 梔子、甘草

    • 梔子瀉心肝之火,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毒性。

全方治療原理:

  • 清瀉與透發並行:大黃、梔子直折心火,麻黃、荊芥宣散鬱熱,符合「火鬱發之」之法。
  • 涼血兼以活血:歸尾、赤芍既防血熱成瘀,又解已成之瘀滯,改善目絡氣血壅塞。
  • 標本兼顧:瀉火治本,散風止痛治標,尤其適用於熱鬱血分、兼表氣不宣之目痛。

此方體現「瀉火不傷正,散瘀不耗血」的組方思維,以動態調節氣血陰陽為特色。

傳統服藥法


歸尾、赤芍、大黃(酒蒸,久曬)、荊芥、梔子、甘草、麻黃。
水煎,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寶洗心散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赤脈傳睛

相同名稱方劑


七寶洗心散, 出處:《嬰童百問》卷二。 組成:生地黃、荊芥穗、防風、甘草、黃芩、羌活、赤芍藥各等分。 主治:小兒煩熱生瘡;兼治驚風。

七寶洗心散, 出處:《銀海精微》卷上。 組成:當歸1兩,赤芍1兩,大黃1兩,麻黃2兩,荊芥5分,黃連1兩,梔子。 主治:目大眥赤脈傳睛,大眥常壅澀,看物不準。

七寶洗心散, 出處:《眼科全書》卷四。 組成:歸尾、赤芍、大黃(酒蒸,久曬)、荊芥、梔子、甘草、麻黃。 主治:心火積鬱,血熱攻擊,致外障疼痛,或日痛夜癒,或夜痛而日癒,如艾之灸,如針之刺,忽來忽去。

七寶洗心散, 出處:《嬰童百問》卷二。 組成:白朮1錢半,甘草(炙)6錢,當歸6錢,荊芥穗6錢,麻黃(不去節)6錢,芍藥6錢,大黃(面裹煨,去面,切,焙)6錢,前胡4錢,生地4錢,薄荷少許。 主治:小兒發搐,有熱不大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