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成湯中包含補骨脂,主要是由於其 溫腎壯陽、補脾益氣、燥濕止癢 的功效。
補骨脂性溫,味辛,歸腎、脾經,可溫補腎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症狀。同時,其還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此外,補骨脂亦具燥濕止癢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七成湯中加入補骨脂,可協同其他藥材,溫腎壯陽、補脾益氣、燥濕止癢,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七成湯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功效。七成湯主治陽虛寒凝、脾腎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附子可溫暖脾腎陽氣,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二、 回陽救逆: 附子為回陽救逆之要藥,可用於氣虛陽衰、心陽不足、脈微欲絕等危重症。七成湯中加入附子,可起到回陽救逆、振奮心陽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患者的生命力。
總之,七成湯中加入附子,旨在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以達到治療陽虛寒凝之症的目的。
七成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滋腎固精、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效。七成湯常用於治療脾腎氣虛、心悸氣短、盜汗遺精等症,而五味子能補益脾腎之氣,收斂固澀,進而改善患者的虛損狀態,提升療效。此外,五味子還能滋陰潤肺,緩解燥熱,配合其他藥物,更加協調藥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七成湯以利水滲濕為主,而茯苓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水腫,配合其他藥物更能增強利水功效。
- 健脾和胃:七成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茯苓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幫助消化吸收,進而達到改善水濕代謝的效果。
七成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和,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七成湯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而人參能補氣養血,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改善病症。
- 調和藥性: 七成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芪、當歸等,多偏於補氣或活血,而人參則能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協調的作用。人參能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七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猛之功效。七成湯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調和各藥之間的藥性,使其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療效,如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等。加入七成湯中,可以增強其整體療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七成湯,藥方名。出自《傷寒論》。方劑組成:補骨脂,附子,五味子,茯苓,人參,甘草。功能主治:瘟疫後,腎陽不足,脈微細,旦暮瀉利。
補骨脂,甘平,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附子,辛甘,大熱,肺腎經。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五味子,溫酸澀,肺腎經。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茯苓,甘平,脾胃心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人參,甘微溫,脾肺經。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甘草,甘平,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七成湯方中,補骨脂、附子、五味子溫腎壯陽,人參、甘草健脾益氣,茯苓利尿滲濕。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健脾,利尿通便之功。用於瘟疫後,腎陽不足,脈微細,旦暮瀉利。
七成湯的功效是溫腎健脾,利尿通便。方中的補骨脂、附子、五味子溫腎壯陽,人參、甘草健脾益氣,茯苓利尿滲濕。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健脾,利尿通便之功。用於瘟疫後,腎陽不足,脈微細,旦暮瀉利。
傳統服藥法
破故紙(炒,捶碎)3錢,熟附子1錢,遼五味子8分,白茯苓1錢,人參1錢,甘草(炙)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成湯, 出處:《瘟疫論》卷一。 組成:破故紙(炒,捶碎)3錢,熟附子1錢,遼五味子8分,白茯苓1錢,人參1錢,甘草(炙)5分。 主治:瘟疫病癒後,命門真陽不足,脈遲細而弱,每至黎明或夜半後便作泄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