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母丁香丸中包含丁香,主要是因為丁香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以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互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溫腎助陽、止痛、止嘔、降逆等功效。母丁香丸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而丁香的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此外,丁香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與肉桂、附子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溫中散寒、溫腎助陽的功效。因此,丁香是母丁香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母丁香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母丁香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嘔吐、腹痛等症狀,吳茱萸的溫中散寒作用,可溫暖脾胃,緩解寒凝之痛,並有助於止嘔。
- 協同丁香,增強功效: 丁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止痛止嘔的功效。吳茱萸與丁香性味相近,功效互補,二者配合,可增強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母丁香丸中包含硫磺,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硫磺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之效。母丁香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硫磺的溫陽散寒之性可驅散寒邪,改善麻木疼痛。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硫磺亦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疼痛、腫脹等症狀,硫磺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硫磺在母丁香丸中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共同發揮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效,對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母丁香丸中加入石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性,用以輔助丁香等藥材,達到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生瘡等症的效果。
石膽草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清熱解毒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而消腫止痛作用則能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的症狀。因此,石膽草的加入有助於加強母丁香丸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提升藥效,更有效地治療咽喉相關疾病。
母丁香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開竅,醒神止痛: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對於母丁香丸所治療的癥狀,如頭痛、眩暈、心悸等,麝香能起到很好的溫通開竅,醒神止痛作用。
- 引藥入經,增強藥效: 麝香氣味芳香,能引藥入經,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進一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效發揮更全面,更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母丁香丸」
母丁香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吐不止的主治功效。其組成為丁香、吳茱萸、硫磺、石膽草、麝香。
組成介紹
-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硫磺: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
- 麝香: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
- 吳茱萸:性溫,味辛,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的功效。
- 石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散結消腫、利咽解毒的功效。
主治功效
母丁香丸具有吐不止的主治功效。常適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嘔吐,如胃寒嘔吐、胃熱嘔吐、痰濕嘔吐、食積嘔吐、妊娠嘔吐等。
總結
母丁香丸組成為丁香、吳茱萸、硫磺、石膽草、麝香等多種中藥材,具有吐不止的主治功效。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嘔吐。
傳統服藥法
母丁香7個,丁香半兩,吳茱萸半兩,硫黃1分,石膽1錢,麝香1分。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7丸,生薑湯送下。嘔逆,鹽醋少許化1丸,於箬頭上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母丁香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母丁香7個,丁香半兩,吳茱萸半兩,硫黃1分,石膽1錢,麝香1分。 主治:嘔吐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