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美散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止痛: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其溫中散寒、止痛之效,可緩解因寒凝氣滯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二美散主治婦女寒凝血瘀,經行腹痛,痛經等,吳茱萸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 降逆止嘔: 吳茱萸亦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治療因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二美散中若患者同時伴有嘔吐,吳茱萸可有效改善症狀,提升療效。
二美散中含有硫磺,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殺菌消炎:硫磺具有殺菌消炎之功效,可抑制細菌生長,並減輕皮膚炎症反應,對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皮癬等具有顯著效果。
2. 促進皮膚細胞再生:硫磺能促進皮膚細胞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皮膚損傷、潰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修復作用。
因此,二美散中加入硫磺,可有效地針對皮膚病症進行治療,達到祛除病竈、恢復皮膚健康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二美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二美散」主治「癩疥膿窠間雜者」,即皮膚病中較嚴重的疥瘡(癩疥)伴隨化膿性病竈(膿窠)的情況。此類病症多因濕熱毒邪蘊結皮膚,或蟲毒(如疥螨)侵襲,導致皮膚紅腫、瘙癢、潰爛、滲液。方中藥物以殺蟲、燥濕、解毒為主,適用於傳統中醫外治法的「擦藥」形式,直接作用於患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吳茱萸(焙)
- 藥性: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 外用效用:能散寒燥濕、殺蟲止癢。焙製後減其刺激性,增強溫通之效,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消散皮膚濕毒。其辛熱之性亦能抑制蟲體(如疥螨),緩解蟲毒引起的瘙癢。
硫黃
- 藥性: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
- 外用效用:為古代治療疥瘡要藥,具強效殺蟲、燥濕、解毒的作用。其性溫能通滯,酸斂可收濕,直接破壞疥螨及抑制細菌(膿瘡處的感染),減少皮膚滲液與潰爛。
配伍邏輯:
- 吳茱萸與硫黃均屬溫熱之品,相須為用,增強殺蟲(針對疥螨)、燥濕(減少滲液)、解毒(消炎)之效。
- 硫黃偏重殺蟲解毒,吳茱萸輔助散寒通滯,兩者合用可改善皮膚氣血瘀滯與濕熱鬱結的病理狀態。
- 以香油為媒介,既能潤滑減輕摩擦刺激,又能助藥物吸附於皮膚,延長藥效。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外擦直接作用患處,利用藥物的溫熱毒性(針對蟲體與濕毒)破壞疥螨生存環境,同時燥濕斂瘡,促進膿瘡乾癒。每日多次摩擦,加強藥物滲透,並透過機械刺激(摩擦)改善局部氣血循環,輔助毒素排出。
相關方劑比較
- 二妙散(《仙拈集》):同名方劑或側重濕熱瘡瘍,可能以黃柏、蒼朮為主,清熱燥濕。
- 二妙丹(《外科方外奇方》):名稱相近,但組成或主治不同,需查證原書,推測亦為外治疥瘡之方。
總結:
「二美散」以溫毒制毒之法,針對古代常見的蟲毒濕熱型疥瘡,體現中醫外治「以毒攻毒」與「燥濕殺蟲」的思維,其組合簡練而專攻病竈,符合傳統外科用藥的實用性原則。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焙)、硫黃各等分。上為極細末。
以右手中指粘滿香油蘸藥,入左手心,合掌摩擦,每日3次。愈後再擦3-4日,不發。
二妙散(《仙拈集》卷四)、二妙丹(《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美散,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吳茱萸(焙)、硫黃各等分。 主治:癩疥膿窠間雜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