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瓜鹽煎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瓜鹽煎常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症,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 調理脾胃,助消化: 吳茱萸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減輕脾胃虛寒帶來的消化不良問題。瓜鹽煎中加入吳茱萸,可以更好地調理脾胃,增強其功能。
瓜鹽煎方劑中包含木瓜,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瓜鹽煎多用於治療脾胃濕熱、食積不化等症狀,木瓜的消食化積作用可以幫助胃腸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潤肺止咳:木瓜還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對於痰多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瓜鹽煎中加入木瓜,可以起到潤肺止咳、化痰止咳的功效。
瓜鹽煎方劑中加入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引藥入臟: 鹽性鹹,味降,能引藥下行,入腎經。方中若有需要入腎治療的藥物,鹽可引其入腎,提高藥效。
- 增強藥性: 部分藥材配合鹽煎煮,可增強藥效。例如,瓜類本性寒涼,加鹽能使其性溫和,減少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因此,瓜鹽煎方劑中加入鹽,不僅能引藥入腎,亦能調節藥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瓜鹽煎]所主之證為「霍亂」,其症狀涵蓋上吐下瀉并作、頭暈目眩、手足轉筋、四肢逆冷等,病因包括飲食生冷、感觸寒暑、饑飽失常、情緒劇烈波動(如大怒),或舟車勞頓等,導致胃氣受損,氣機逆亂。此方針對「寒濕霍亂」而設,以溫中止嘔、緩急舒筋為治療方向。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吳茱萸(5錢):
- 性味辛熱,入肝、脾、胃經,具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
- 針對「四肢逆冷、嘔吐」之寒證,能暖脾胃而止逆,疏肝鬱而調氣機。
木瓜(5錢):
- 性味酸溫,歸肝、脾經,善於舒筋活絡、化濕和胃。
- 針對「轉筋、吐瀉」,取其酸收以緩筋急,溫化以祛濕濁,調和脾胃氣機。
食鹽(5錢):
- 性味鹹寒,傳統用於催吐或引藥下行。在此方中與吳茱萸、木瓜同炒焦,可能轉為溫澀之性。
- 炒焦後與二藥相配,既能調和藥性,又可通過鹹味「軟堅散結」之效,緩解胃腸痙攣,助止吐瀉。
【治療原理與配伍思維】
- 溫中降濁:吳茱萸主散寒降逆,木瓜化濕和胃,二者協同調理中焦氣機,止嘔止瀉。
- 舒筋緩急:木瓜專治轉筋,吳茱萸輔助溫通經絡,適合寒濕阻絡之手足攣急。
- 炒焦與煎煮法:藥物炒焦後辛溫之性增強,更利於散寒;煎煮時先沸水後入藥,取其氣味濃郁,快速作用於脾胃。
【綜論】
此方以辛溫酸收為主,針對寒濕霍亂之急症,通過溫中止瀉、舒筋和胃,使氣機得復,陰陽漸調。其組方簡潔,藥性直達病所,符合古代對「急症急治」的思維,尤其重視「寒邪」與「濕滯」並治的特點。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5錢, 木瓜5錢, 食鹽5錢。
上炒焦,用瓷罐盛水3升,煮令百沸,卻入前藥,同煎至1-2升以下,傾1盞,隨病人意,冷熱服之。藥入即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本方劑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瓜鹽煎, 出處:《醫統》卷九十三。 組成:吳茱萸5錢,木瓜5錢,食鹽5錢。 主治:霍吐泄瀉。其證始因飲冷或冒寒暑,或失饑,或大怒,或棄舟車,傷動胃氣,令人上吐不止,因而下泄,吐瀉並作,遂成霍亂,頭旋眼暈,手足轉筋,四肢逆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