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瓜飲

吳瓜飲

WU GUA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7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2%
腎經 22%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11%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吳瓜飲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為了其 溫中散寒、止嘔降逆 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降逆的功效。吳瓜飲作為治療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的方劑,加入吳茱萸可以溫中散寒,驅除寒邪,並止嘔降逆,緩解嘔吐症狀。同時,吳茱萸還能促進脾胃消化,增強胃動力,更能有效緩解寒邪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吳瓜飲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食化積:木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之效。吳瓜飲中常配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木瓜能助其消食化積,改善消化功能。
  2. 疏肝理氣:木瓜具有一定的疏肝理氣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等症。吳瓜飲中加入木瓜,除了消食化積外,也能輔助疏肝理氣,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綜上所述,吳瓜飲中加入木瓜,既能消食化積,又能疏肝理氣,二者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吳瓜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霍亂轉筋,手足厥冷」,屬中醫急症範疇。霍亂泛指急性吐瀉、揮霍撩亂之症,因津液暴脫,氣機逆亂,導致筋脈失養而轉筋(肌肉痙攣);陽氣衰微不能達於四肢,故手足厥冷。此方針對寒濕內阻、陽氣郁遏所致之急症,以溫通降逆、舒筋緩急為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吳茱萸(5錢)

    • 性味辛、苦、大熱,歸肝、脾、胃經,具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效。
    • 針對「手足厥冷」:其大熱之性可溫散中焦寒邪,疏通肝經氣滯,使陽氣外達四肢。
    • 針對「霍亂吐瀉」:能降逆氣、止嘔瀉,調暢氣機升降。
  2. 木瓜(5錢)

    • 性味酸、溫,歸肝、脾經,以舒筋活絡、和胃化濕見長。
    • 針對「轉筋」:酸味能柔筋緩急,直接鬆解肌肉痙攣;溫性協同吳茱萸化濕通絡。
    • 針對「濕阻中焦」:輔助消化水濕,緩和吐瀉後筋脈失潤之症。

配伍思維

  • 溫通並行:吳茱萸溫中散寒為主,木瓜舒筋為輔,一者治本(寒邪),一者治標(筋急),共奏「溫陽解痙」之效。
  • 氣津兼顧:霍亂吐瀉易耗氣傷津,木瓜酸斂可護陰生津,吳茱萸辛散能醒脾行氣,防止溫燥過度。
  • 升降同調:吳茱萸降逆止嘔,木瓜和胃化濕,恢復中焦升降之機,契合「霍亂」病機。

延伸推論
此方雖簡,暗含「急症治標」之智。若兼氣虛,可加糖(如原方註)甘緩補中;若寒濕重,或可佐生薑增溫散之力。現代對應症狀如急性腸胃炎伴電解質失衡之痙攣,或符合「寒濕型」者,可參此思路。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5錢,木瓜5錢。
以百沸湯煎,冷熱任服;或用糖3錢,水煎涼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手腳冰冷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吳瓜飲, 出處:《仙拈集》卷一引《匯編》。 組成:吳茱萸5錢,木瓜5錢。 主治:霍亂轉筋,手足厥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