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木瓜湯

茱萸木瓜湯

ZHU YU MU GU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4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胃經 18%
大腸經 18%
肺經 9%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茱萸木瓜湯中加入吳茱萸,是基於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肝經。其辛溫之性可溫中散寒,驅除脾胃寒邪,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另一方面,吳茱萸苦味可降逆止嘔,其理氣止痛的功效則可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痛、胃脘脹痛等症狀。

因此,茱萸木瓜湯中加入吳茱萸,可有效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茱萸木瓜湯中包含木瓜,主要是因為木瓜具備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消食健脾: 木瓜性平味甘,能消食積、健脾胃,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茱萸木瓜湯中可能包含其他化積消食藥材,木瓜的加入可加強此功效,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
  2. 舒筋活絡: 木瓜還具有舒筋活絡、通經絡的功效,能緩解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茱萸木瓜湯可能針對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病症,木瓜的加入則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舒筋活絡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茱萸木瓜湯」中,檳榔的應用是因為其具有行氣消積、殺蟲驅蟲的功效。檳榔性溫味辛,能夠行氣消積、殺蟲驅蟲,適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腸道寄生蟲等問題。與茱萸、木瓜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檳榔能夠增強方劑的行氣消積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茱萸木瓜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針對「腳氣衝心」之危急證候,其臨床表現為「悶亂不識人,手足脈欲絕」,屬中醫「腳氣病」範疇。古代所謂「腳氣衝心」,乃因濕毒穢濁之邪上攻心胸,導致氣機逆亂、心神蒙蔽,出現意識障礙;同時氣血運行受阻,脈道閉塞,故見手足脈微欲絕。此證危急,需速降濁通絡、開宣氣機。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吳茱萸(半兩)

    • 性味辛熱,主入肝、脾、胃經,具降逆下氣、溫通經脈之效。
    • 針對「衝心」之病勢,能引上逆之濁陰下行,緩解悶亂;其辛散之性可開鬱通陽,助脈道復通。
  2. 乾木瓜(一兩)

    • 酸溫入肝脾,傳統用於舒筋活絡、化濕和胃。
    • 此處重用,取其「緩急舒筋」之功,配合吳茱萸抑制筋脈攣急(手足脈絕之象);同時木瓜能祛濕濁,從中焦解濕毒上冲之機。
  3. 檳榔(二兩)

    • 辛散苦降,為行氣破滯之要藥,兼能利水。
    • 用量獨重,意在「破滯下行」,導濕毒穢氣從二便而出,從根本上解除衝心之勢;其行氣之力亦可助吳茱萸通脈開鬱。
  4. 生薑(五片煎服)

    • 佐藥,既助吳茱萸溫散,又協木瓜和胃止嘔,防藥氣上逆。

全方配伍邏輯
以「降濁破滯」為核心,吳茱萸降逆、檳榔下氣導滯,形成向下牽引之力;木瓜居中調和筋脈,緩解急症。三藥協同,使濕毒從二便分消,氣機得暢,脈道自通。其組方簡峻,符合急證治療「專攻其邪」之法,體現古人對「腳氣衝心」病機「濁陰上壅」的深刻認識。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半兩,乾木瓜1兩,檳榔2兩。
上(口父)咀。每服8錢,以水1中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2. 本方含有檳榔,檳榔有致癌的風險,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茱萸木瓜湯, 出處:《準繩·類方》卷四。 組成:吳茱萸半兩,乾木瓜1兩,檳榔2兩。 主治:腳氣衝心,悶亂不識人,手足脈欲絕。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