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芩七物湯

柴芩七物湯

CHAI QIN QI W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婦科治療學》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5%
心經 12%
肝經 11%
大腸經 8%
膽經 7%
腎經 4%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柴芩七物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因其具有疏肝解鬱、升清降濁之效。

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要藥,可解除肝氣鬱結,使氣機疏暢。方中柴胡與黃芩、梔子等藥合用,可清熱瀉火,降肝火,緩解因肝火上炎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口苦等症狀。

此外,柴胡還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能將濁氣下行,清氣上升,有助於恢復機體的平衡狀態。因此,柴胡在柴芩七物湯中發揮著疏肝解鬱、清熱瀉火、升清降濁的多重作用,對於治療肝鬱氣滯、肝火上炎等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柴芩七物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柴芩七物湯主治濕熱內蘊,症見發熱、口渴、胸悶、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黃芩可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使濕熱之邪得以清除,從而緩解患者的症狀。
  2. 降火解毒:柴芩七物湯中加入黃芩,還可降火解毒,緩解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煩躁、心煩等症狀。黃芩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也有良好的療效。

總之,黃芩在柴芩七物湯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燥濕、降火解毒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柴芩七物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是為了和胃降逆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柴芩七物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脾、脾胃不和之證,而半夏可以化解脾胃濕熱,降逆止嘔,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清熱利濕、和胃止嘔的效果。

此外,半夏還能配合柴胡疏肝理氣,促進肝氣疏泄,進一步解除脾胃之鬱,使藥效更加完善。

柴芩七物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的功效。柴芩七物湯主治濕熱內蘊、肝膽濕熱,導致胸悶脘痞、腹脹便溏等症狀。厚朴加入其中,可助柴胡疏肝解鬱,清熱利濕,同時行氣消脹,使肝膽濕熱得以降解,胸悶腹脹等症狀得以緩解。
  2. 降逆止嘔: 厚朴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減少嘔吐的發生。柴芩七物湯中常伴隨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厚朴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此類症狀,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柴芩七物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柴芩七物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茯苓在此方中可協助利濕化濁,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濕熱之邪得以排出。
  2. 健脾寧心:茯苓亦有健脾寧心之效,可補益脾氣,使脾胃運化正常,並安定心神,消除濕熱所致的煩躁不安。柴芩七物湯以清熱利濕為主,同時也需要健脾寧心,以穩定患者的狀態,茯苓的加入可達到此目的。

柴芩七物湯中添加紫蘇葉,主要是為了其解表散寒的功效。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寬中的作用。

方中柴胡、黃芩清熱解表,但對於寒邪束表、兼有氣滯的患者,僅靠清熱解表難以奏效。紫蘇葉加入後,可與柴胡、黃芩相配合,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理氣寬中,達到溫和解表,疏風散寒,理氣化痰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柴芩七物湯主治「妊娠氣滯腹痛證」,其證候特點為妊娠期間胸腹脹痛、兩脅不舒,伴情緒不穩(暴躁易怒)、口苦頭暈,或兼咳嗽,苔白膩或薄黃,脈弦滑。此證核心病機為肝氣鬱結,膽熱犯胃,兼夾痰濕氣滯

  1. 肝氣鬱滯:妊娠時血聚養胎,肝血相對不足,肝失疏泄,氣機不暢,故見胸脅脹痛、易怒;氣鬱化火則口苦、頭暈。
  2. 膽胃不和:肝膽相表裡,膽熱上逆可犯胃,導致胃氣上逆(嘔吐吞酸)。
  3. 痰濕中阻:苔白膩、脈滑提示痰濕內停,可能因脾虛濕盛或氣滯津停成痰;若兼薄黃苔,則為鬱熱初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疏肝解鬱、清膽和胃、化痰行氣為法,組方結構如下:

  1. 柴胡+黃芩(君藥)

    • 柴胡疏肝解鬱,條達氣機,專治胸脅苦滿。
    • 黃芩清泄膽熱,與柴胡相配(取小柴胡湯意)和解少陽,針對口苦、頭暈等膽熱上擾之症。
  2. 法夏+茯苓(臣藥)

    • 法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配合茯苓健脾利濕,化解痰濕中阻(苔膩、咳嗽)。
    • 茯苓兼能安胎,緩解妊娠水濕停滯。
  3. 厚朴+紫蘇(佐藥)

    • 厚朴行氣除滿,消脹止痛,針對脘腹脹痛。
    • 紫蘇理氣寬中,兼能安胎,助柴胡疏肝,並緩解氣滯胸悶。
  4. 加減左金丸(變法)

    • 若見嘔吐吞酸,屬肝火犯胃,加左金丸(黃連、吳茱萸)清肝瀉火、降逆止嘔,強化調和肝胃之力。

方劑特點與原理

此方融合小柴胡湯(疏肝膽)、半夏厚朴湯(化痰行氣)之精髓,專治妊娠期「肝鬱膽熱+痰濕氣滯」之複合病機:

  • 調氣機:柴胡、紫蘇疏肝,厚朴降氣,氣順則脹痛自消。
  • 清熱化痰:黃芩清膽,半夏、茯苓化痰濕,標本兼顧。
  • 安胎考量:茯苓、紫蘇均為傳統安胎藥,在行氣中兼顧胎元。

總之,全方通過疏肝清熱、化痰行滯,使氣機通暢、膽胃調和,妊娠氣滯腹痛自解,體現中醫「通則不痛」與「治病安胎並舉」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黃芩1錢半,法夏1錢半,厚朴1錢半,茯苓2錢,紫蘇1錢。
胃脘脹痛,嘔吐吞酸,加左金丸1錢。
調氣行滯。
水煎,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咳血嘴裡發苦容易生氣梅尼爾氏病腹痛胰臟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柴芩七物湯,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柴胡1錢,黃芩1錢半,法夏1錢半,厚朴1錢半,茯苓2錢,紫蘇1錢。 主治:調氣行滯。主治:妊娠氣滯腹痛證。妊娠數月,胸腹及兩脅脹痛,性情暴躁易怒,口苦,頭暈,兼有咳嗽,苔白膩或薄黃,脈弦而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