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補陰益氣湯
JIA JIAN BU YIN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生地黃」的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能滋陰涼血,清熱瀉火,對於陰虛火旺、燥熱內蘊、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養血生津: 生地黃可養陰生血,滋潤津液,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此外,生地黃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發揮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方劑中加入人參,可補益氣虛,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疲乏、面色蒼白、心悸等症狀,為患者提供恢復元氣的基礎。
- 扶正固本:人參能補脾益肺,並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抵抗病邪,從而達到扶正固本,促進機體康復的作用。在補陰的同時,加入人參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更好地發揮補陰益氣的功效。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 益氣補脾: 黃耆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固護脾胃,使脾胃運化正常,促進氣血生化,從而達到補陰的效果。
- 升陽舉陷: 黃耆具升陽舉陷作用,能提振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陰虛所致的氣虛、血虛、津液不足等症狀,達到陰陽平衡。
因此,黃耆的加入對於補益氣血、改善陰虛症狀起到重要作用,是「加減補陰益氣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藥物。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柴胡,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和胃降逆之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提升補陰益氣之功效。
- 調和營衛,協同補氣: 柴胡入肝經,可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與方中其他補氣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提升補氣效果,從而改善體虛乏力、氣短懶言等症狀。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養血,緩解陰虛燥熱: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方中補氣之藥如黃芪、人參,容易造成氣盛陰虛,白芍可滋陰降火,平衡氣血,避免燥熱上擾。
- 緩解肝氣鬱結,調和氣血:白芍具有舒肝解鬱之功,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煩躁等症。同時,白芍還能與黃芪、人參等藥物相輔相成,協調氣血,使補氣而不燥,滋陰而不寒。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有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透邪外出:升麻性微寒,能疏散風邪,清熱解毒,並可引導藥力向上,將體內的熱邪引發出來,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 升舉陽氣,益氣固表:升麻具備升舉陽氣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也能固表止汗,防止外邪入侵。
總之,升麻在「加減補陰益氣湯」中發揮著疏散風熱、升舉陽氣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氣虛、陰虛等症狀。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包含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之功效。方劑中若出現陰虛血虧、氣血不足等症狀,阿膠可有效補充陰血,提升血容量,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固本培元: 阿膠能補益精血,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有助於患者恢復元氣,提高免疫力,從而更好地促進陰氣和陽氣的平衡,達到整體的療效。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的功效。方劑中因補氣藥物較多,容易耗傷陰液,山藥的滋陰作用可平衡補氣藥物對陰液的消耗,使補益作用更持久有效。
- 健脾益氣: 山藥亦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提升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率,使補陰益氣效果更顯著。同時,山藥還能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血餘炭性寒,味苦鹹,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的情況,加入血餘炭能起到止血固脫的作用,幫助恢復陰血,穩定病情。
- 清熱解毒: 血餘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除體內的熱毒,減少炎症反應。對於某些伴隨發熱、口渴、咽痛等熱毒症狀的病症,加入血餘炭可以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促進疾病康復。
「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澀止瀉: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對於脾腎虛寒、滑泄不止的患者,赤石脂能收斂腸道,減少滑瀉,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
- 止血生肌:赤石脂還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對於因脾腎虛損、氣血不足所導致的出血、創傷,能起到止血和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因此,在「加減補陰益氣湯」中加入赤石脂,可以更好地發揮補陰益氣、固澀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
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製劑,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傳統上,該方劑常被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症狀,包括疲倦、乏力、口乾舌燥、盜汗、失眠、心煩意亂、月經不調等。
組成
-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健脾、益氣補血的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
- 柴胡:性微寒,味苦,具有疏肝解鬱、清熱瀉火、透疹發汗的功效。
- 白芍:性微寒,味酸,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的功效。
- 升麻:性微寒,味辛,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的功效。
- 阿膠:性平,味甘,具有補血滋陰、止血潤燥的功效。
- 山藥:性平,味甘,具有補氣固腎、益精填精的功效。
- 血餘炭:性溫,味苦,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
- 赤石脂:性平,味甘,具有固澀收斂、清熱止血的功效。
功效
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具體來說,該方劑可以:
- 補益氣血:生地黃、人參、黃耆、阿膠等藥材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血兩虛引起的疲倦、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 滋陰清熱:生地黃、山藥、白芍等藥材具有滋陰清熱的功效,可以改善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舌燥、盜汗、失眠、心煩意亂等症狀。
適用人羣
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適用於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的人羣。具體來說,該方劑適用於以下人羣:
- 氣血兩虛:表現為疲倦、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
- 陰虛火旺:表現為口乾舌燥、盜汗、失眠、心煩意亂、月經不調等症狀。
- 津液不足:表現為口乾舌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等症狀。
用法用量
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的用法用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該方劑的用法用量如下:
-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 煎服: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至沸騰後,再轉小火煎煮30分鐘左右,即可服用。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服用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期間,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製劑,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該方劑適用於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的人羣。但是,在服用中藥方劑「加減補陰益氣湯」之前,應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生地5錢,人參1錢半,黃耆3錢(蜜炙),柴胡5分(鹽醋炒黑),白芍1錢半(醋炒),升麻3分(鹽醋炒),阿膠3錢(蒲黃灰炒),山藥3錢(炒),血余3錢(炒灰),赤石脂3錢(醋炒)。
水煎,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補陰益氣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組成:生地5錢,人參1錢半,黃耆3錢(蜜炙),柴胡5分(鹽醋炒黑),白芍1錢半(醋炒),升麻3分(鹽醋炒),阿膠3錢(蒲黃灰炒),山藥3錢(炒),血餘3錢(炒灰),赤石脂3錢(醋炒)。 主治:交接出血,脈軟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