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鬼火丹。
傳統服藥法
伏龍肝(即灶心紅土)、百草霜(即鍋底灰)、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2錢,酒、童便各半調服。不下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伏龍肝散, 出處:《濟明綱目》卷十一。 組成:赤伏龍肝。 主治:産後惡物不出,上攻心痛。
伏龍肝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一。 組成:伏龍肝末3錢,炒黃柏3錢。 主治:鬼火丹。
伏龍肝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 組成:伏龍肝1把,交道中土1把。 主治:小兒夜啼不止。
伏龍肝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伏龍肝1兩,鱉頭骨5錢,百藥煎2錢半。 主治:陰證脫肛。
伏龍肝散,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 組成:伏龍肝、赤石脂、餘糧、當歸、熟地、川斷、附子、艾炭、側柏葉。 主治:崩中。
伏龍肝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四引《十便良方》。 組成:附子1兩,續斷1兩,人參1兩,乾薑1兩,桂心1兩,甘草1兩,伏龍肝2兩,赤石脂2兩,生乾地黃2兩。 主治:婦人月水不斷,胞內積有虛冷,或多或少,乍赤乍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