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行散

潛行散

QIAN H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大腸經 33%
腎經 33%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潛行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潛行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黃柏可清熱燥濕,驅散濕邪,並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

二、涼血止血: 黃柏亦有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帶下病伴有血性分泌物者,黃柏能涼血止血,改善症狀。

總之,黃柏在潛行散中發揮著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功效,是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的重要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潛行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潛行散主治「腰半以下濕熱注痛」,專攻下焦濕熱瘀滯所致的疼痛。腰半以下屬肝腎經絡所主,濕熱下注則氣血壅滯,引發疼痛,甚則腫脹、筋脈拘急。此方針對濕熱兼血虛之證,需配合養血之劑(如四物湯)以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黃柏(酒浸,焙乾)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善清下焦濕熱。《本草綱目》載其「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酒浸後增強行散之力,焙乾減其寒性而存清熱之效。
    • 黃柏直達病所,清熱燥濕,解除濕熱膠結,緩解疼痛。
  2. 佐使:生薑汁、酒

    • 生薑汁辛散,助黃柏藥力外透,兼和胃以防苦寒傷中;酒性溫通,行氣血、助藥勢,引藥下行。
    • 兩者調和藥性,使清熱不凝滯,燥濕不傷正。
  3. 配伍四物湯之理

    • 濕熱久滯易耗陰血,單用苦寒恐化燥傷血。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養血活血,與潛行散清熱並行,形成「清濕熱+養營血」之結構,符合「治濕不利氣血非其治也」的古訓。

綜合作用

潛行散以黃柏為核心,清利下焦濕熱以治標;輔以生薑、酒調暢氣機,再合四物湯養血調血以固本。全方體現「清中寓通、通中寓養」之法,針對濕熱注痛兼血虛者尤宜。

傳統服藥法


黃柏(酒浸,焙乾)。
上為末。
生薑汁和酒調服,必兼四物等湯相間服妙。
《濟陽綱目》本方用法:每服三錢,煎四物湯調下,多服取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貧血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潛行散,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一。 組成:黃柏(酒浸)。 主治:腰半以下濕熱註痛。

潛行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黃柏(炒)。 主治:滋陰補腎,壯骨健行。主治:熱痹。

潛行散,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二引丹溪方。 組成:黃柏(酒浸,焙乾)。 主治:痛風。血虛陰火痛風,及腰以下濕熱註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