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虎丸
JIN 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虎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括黃柏,主要是因為黃柏具有清熱燥濕和解毒的功效。黃柏是黃柏科植物的樹皮,其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和生物鹼,對於清理體內熱毒、改善濕熱所引起的症狀具有顯著效果。在中醫理論中,黃柏常被用於治療熱淋、黃疸及皮膚病等與濕熱有關的疾病。
在金虎丸的配方中,黃柏的加入有助於強化方劑的清熱作用,特別是對於熱邪所導致的疾病,能夠減輕患者的症狀,加速康復過程。此外,黃柏的燥濕作用也能夠平衡方劑中其他成分的濕潤特性,達到整體藥效的協調。因此,黃柏在金虎丸中的使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和促進療效的需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虎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結陰便血」,此證屬中醫陰寒內結、血不歸經所致的便血症候。其特點為血色暗紫、腹痛隱隱、手足不溫、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等寒凝血瘀之象。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祛風通絡、解痙止痛
- 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白僵蠶、烏蛇、乾蠍:此類藥材多具祛風痰、通經絡、止痙攣之效,針對風痰阻絡或寒凝筋脈之證,尤其適用於內風挾痰、經絡閉阻之腹痛及肢體拘急。
- 烏頭、附子、肉桂:大辛大熱之品,溫陽散寒、逐冷止痛,直攻陰寒內結之病機,兼能活血通脈,改善寒凝血瘀之便血。
活血化瘀、通絡散結
- 五靈脂:散瘀止血,針對瘀血內停之便血,與溫熱藥協同化解陰寒凝滯之瘀。
- 狼毒:破積逐瘀,攻逐陰冷積滯,然其毒性強烈,古方用於峻逐沉寒痼冷。
- 檳榔:行氣破滯,輔助化瘀,氣行則血行,助諸藥通散結陰。
開竅醒神、安神定驚
- 牛黃、麝香、丹砂:此三味研細和入,能開竅醒神、清心解毒,可能用於兼有神昏驚厥之變證,或因寒極生風之危候。麝香尤善活血通經,助藥力速達病所。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溫陽散寒為主,活血通絡為輔」,針對「結陰」之病機(陰寒內結、血瘀絡傷):
- 溫裡散寒:烏頭、附子、肉桂峻補元陽,驅逐內寒,從根本溫化陰凝。
- 祛風化痰:天南星、白附子等化解風痰,防止寒痰互結加重經絡阻塞。
- 活血止血:五靈脂、麝香等既化瘀又防離經之血妄行,標本兼顧。
- 通竅醒神:牛黃、丹砂為寒涼反佐,制約辛熱過亢,並防寒邪蒙蔽清竅。
整體方劑為「溫通峻劑」,通過強力散寒、破血通絡,使陰寒得散、血脈得通,則便血自止。然其組成多峻烈有毒之品,需精準辨證屬「陰寒內盛」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 天麻 白附子 烏蛇(酒浸,去皮骨,焙) 附子(去皮臍) 乾蠍(去土) 狼毒 白僵蠶各二兩 桂(去粗皮)一兩 檳榔(銼)三兩 五靈脂三兩 烏頭(去皮臍)三兩 牛黃 麝香 丹砂(三味同研細)各半兩
上藥生用,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共和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茶酒送下。若用牛膽丸尤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組成:黃柏1兩(去粗皮,用雞子清塗炙)。 主治:結陰便血。
金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天南星2兩,天麻2兩,白附子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焙)2兩,附子(去皮臍)2兩,乾蠍(去土)2兩,狼毒2兩,白僵蠶2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3兩,五靈脂3兩,烏頭(去皮臍)3兩,牛黃半兩,麝香半兩,丹砂(3味同研細)半兩。 主治:癱緩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