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行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五行湯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濕熱蘊結之症,如癤腫、瘡瘍、濕疹等。黃柏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
- 滋陰降火: 黃柏入腎經,亦能滋陰降火。五行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虛熱內擾之症,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黃柏清熱降火,同時滋陰養腎,使陰陽平衡,達到治病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行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多篇古文的記載,「五行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眼部疾患:
- 暴發性眼赤腫痛: 《世醫得效方》、《醫學入門》、《濟陽綱目》等均提到「五行湯」可用於治療「暴赤眼」、「時行腫毒疼痛」,即急性發作的眼部紅腫疼痛,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急性結膜炎。
- 時行赤目: 《本草綱目》、《喻選古方試驗》記載「五行湯」可用於治療「時行赤目」,指具有傳染性的眼部紅赤症狀,推測可能包括流行性結膜炎、角結膜炎等。
- 眼部炎症: 《沈氏尊生書》、《雜病源流犀燭》提到「五行湯」可與瀉肝散、石決明散等方劑合用,治療眼部紅腫疼痛,並伴有眼眶瘀血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五行湯」的治療原理與其藥物組成和炮製方法密切相關:
- 黃柏: 該方以黃柏為主藥。黃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古文中多次提到黃柏用於治療眼疾,如《本草綱目》記載「時行赤目:黃柏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黃泥固,煨乾。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乘熱熏洗,極效」。
- 炮製方法: 「五行湯」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炮製方法。「濕紙包裹,黃泥固,煨乾」,然後「浸水」並「飯上蒸熟」,再「乘熱熏洗」。這種炮製方法,結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古人認為有助於增強藥效。
- 五行學說: 方名「五行湯」體現了中醫的五行學說。「此方有金木水火土,故名五行湯」在多篇古文中被提及。古人認為五行相生相剋,通過五行屬性的藥物和炮製方法,可以調節人體氣機,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熏洗療法: 「乘熱熏洗」是一種外治法。通過熱藥蒸汽熏蒸眼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
綜合分析
「五行湯」以黃柏清熱解毒、燥濕的功效為主,通過特殊的炮製方法,結合五行學說,以熏洗外治法作用於眼部,達到治療暴發性眼赤腫痛、時行赤目等眼部疾患的目的。
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
- 清熱解毒: 黃柏的苦寒之性,可以清除眼部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 燥濕消腫: 黃柏的燥濕作用,可以消除眼部的水腫,緩解腫脹。
- 活血化瘀: 熏洗的熱力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
- 五行調節: 炮製方法中的五行元素,體現了古人對五行學說的應用,旨在調節人體氣機平衡。
總結
「五行湯」是一個具有獨特炮製方法和五行特色的中藥外洗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急性眼部炎症,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了黃柏的清熱解毒、燥濕消腫作用,以及熏洗療法的活血化瘀功效,並融合了中醫五行學說的理論。
傳統服藥法
黃柏(用刀略去粗皮,取內皮)不拘多少。
上以濕紙裹,黃泥包煨,候泥乾取出。
每用1彈子大,紗帛包,水1盞浸,飯上蒸熟,乘熱熏洗。1丸可用2-3次。
此方有金、木、水、火、土,故以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五行湯, 出處:《得效》卷十六。 組成:黃柏(用刀略去粗皮,取內皮)不拘多少。 主治:眼暴赤時行,赤腫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