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黑散

黃柏黑散

HUANG BAI HE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大腸經 33%
腎經 33%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柏黑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此藥材能夠有效抑制濕熱毒邪,改善因濕熱內蘊引起的諸多症狀,如小便不利、尿頻尿痛、陰囊濕疹、帶下病等。
  2. 涼血止血: 黃柏還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治療因熱毒血瘀引起的出血症狀。黃柏黑散中可能加入黃柏以治療因濕熱蘊結、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出血情況,例如血尿、月經過多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柏黑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臍中汁不癒」,即新生兒臍帶脫落後,臍部持續滲出液體、久不癒合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病多因臍部濕熱蘊結或感染所致,需清熱燥濕、收斂止血以促癒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黃柏(炙)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炙製後寒性稍緩,更利於局部外用,防止過寒刺激嬰兒柔嫩肌膚。
    • 針對臍部濕熱:其燥濕之效可化解濕濁,清熱之力能抑制局部感染。
  2. 釜底墨(鍋底煙煤)

    • 性溫,具有收斂止血、吸附濕液的作用。
    • 古代用於外治瘡瘍,能吸附滲出物,形成保護層,促進傷口乾燥結痂。

三、配伍邏輯

  1. 協同作用

    • 黃柏清熱燥濕治本,釜底墨收斂吸附治標,兩者一寒一溫,相互制約而增效。
    • 黃柏抗菌消炎,釜底墨物理性吸濕,共同創造乾燥癒合環境。
  2. 方劑設計思維

    • 臍部濕爛多與「濕熱毒邪」相關,此方以簡潔配伍直指病機。
    • 外用散劑直接作用患處,符合「就近治療」原則,避免內服藥對嬰兒的負擔。

四、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觀念,雖僅兩味藥,但黃柏針對濕熱病機(類似內服清熱藥),釜底墨類比止血收澀藥(如白芨、煅牡蠣),形成微型「清熱收溼」系統。
古代醫家可能觀察到臍瘡多伴隨濕熱現象(如紅腫、滲液),故選藥以「苦寒+溫斂」平衡處理,避免單用寒藥致局部氣血凝滯,或單用溫藥助長熱邪。

傳統服藥法


黃柏(炙)1兩,釜底墨4分。
上為散。
以粉臍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黃柏黑散, 出處:《外台》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組成:黃柏(炙)1兩,釜底墨4分。 主治:小兒臍中汁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