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漿

伏龍漿

FU LONG JI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胃經 33%
脾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伏龍漿方劑中包含伏龍肝,主要是由於伏龍肝具有以下功效:

  1. 補腎益精: 伏龍肝味甘鹹,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之效,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伏龍肝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伏龍漿中加入伏龍肝,可以起到補腎益精、活血化瘀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伏龍漿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伏龍漿為單方製劑,主用於「暴熱心痛」。此處「暴熱」指發病急驟、病性偏熱;「心痛」即心胸部突發劇痛,可能包括現代醫學中的心絞痛、胃脘熱痛等急性症狀。古代醫家認為其能清熱、降逆、和胃,緩解因熱邪或氣逆導致的心胸刺痛。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伏龍肝(灶心紅土)

    • 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脾、胃經。
    • 傳統功效
      • 溫中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如吐血、便血)。
      • 降逆止嘔:緩解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
      • 和胃化濕:改善脾胃濕濁不化所致的脘腹痞滿。
    • 作用原理
      • 灶心土經長期柴火燒煉,具收斂之性,能吸附熱毒、鎮降浮火。
      • 其微溫特性可防清熱過度傷陽,兼顧「熱邪」與「氣逆」病機。
      • 古代認為「土能伏火」,故以灶心土直接清泄局部鬱熱,尤適心胃熱痛。
  2. 製法與服法

    • 水澄清去滓後冷酒調服,旨在:
      • 冷服增強清熱效果,酒行藥勢助藥性速達病所。
      • 沉澱雜質後取上清液,減輕對胃腸刺激,專取藥性輕清上浮。

配伍與治療原理

  • 單方直攻病所:不假他藥,全賴伏龍肝辛溫微澀之性,既清熱又防寒涼遏邪,適合突發性熱痛。
  • 土性類比思維:古人取「灶心土居中焦」之象,對應脾胃(土臟),認為其能調和中焦氣機,平衝逆之火。
  • 冷酒為引:酒性辛散,助藥力速行經絡;冷服則制其溫性,側重清解,體現「反佐」思路。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雖簡,但從「土伏火」理論推衍,或可擴展至:

  • 胃熱吐血(灶心土本有止血之功)。
  • 妊娠惡阻(降逆止嘔)。
    惟須依據具體證候加減,非熱證慎用。

綜言之,伏龍漿之效重在「降逆清熱,急緩暴痛」,體現中醫「簡便效廉」的單方智慧。

傳統服藥法


伏龍肝(即灶心紅土)3錢。
上為末。
水澄清,去滓,冷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伏龍漿,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伏龍肝(即竈心紅土)3錢。 主治:暴熱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