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散

FU L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真诠》卷下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6%
腎經 16%
大腸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胃經 15%
心經 1%
肺經 1%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伏龍散中包含伏龍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伏龍肝性涼,善清熱解毒:伏龍肝味甘性涼,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發熱、口渴、咽痛、牙齦腫痛、鼻衄、吐血等,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伏龍肝與其他藥材配伍相宜:伏龍散中其他藥材,例如生地黃、丹皮、赤芍等,也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與伏龍肝的藥性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伏龍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由外邪入侵引起的局部紅腫熱痛,如瘡瘍腫毒、燙傷燒傷等。
  2. 開竅醒神,芳香闢穢: 冰片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並具有芳香闢穢的作用。對於因熱毒閉竅、神昏不醒等症狀,冰片可起到醒神開竅、清熱解毒的作用。

因此,伏龍散中加入冰片,可有效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等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伏龍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中,黃柏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顯著的藥理作用。黃柏的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和生物鹼,對於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效果佳。其性味苦寒,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特別是在有濕熱侵襲的情況下,能夠協助減輕炎症及腫脹。

在伏龍散的應用中,黃柏可以幫助調理消化系統,改善腸道內的熱毒積聚,進而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機能。此外,黃柏也有助於強化其他藥材的相互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總體而言,黃柏在伏龍散中的存在,不僅為方劑提供了清熱解毒的作用,還體現了中醫藥方劑中藥材協同的辯證思想,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加有效。

主治功效


伏龍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伏龍散,其主要功效並非單一,而是針對多種病症,其治療原理亦多樣,以下將分點論述:

一、婦科疾病:

根據《博濟方》的記載,伏龍散可用於治療「婦人赤白帶下,久患不瘥,肌瘦黃瘁,多睏乏力」等症狀。方中棕櫚灰、屋樑塵土(或竈頭塵土)與伏龍肝三味藥材,共同作用於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棕櫚灰具有收斂止帶的作用;屋樑塵土及伏龍肝則具有吸收濕邪,清熱解毒的功效。龍腦與麝香的加入,更能起到芳香化濕,通經活絡的作用,整體提升藥效。此處伏龍散的治療原理,在於清除導致帶下病的濕熱邪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二、外科瘡瘍:

《外科全生集》與《外科大成》中多次提及伏龍散的外用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燙傷、瘡瘍等外科疾病。《外科全生集》記載,將伏龍散「水飛」後撒於瘡瘍患處,可促進傷口癒合。水飛的處理方式,可將藥物粉末細化,更易於吸收,並能減少刺激。此處伏龍散的治療原理,應在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伏龍肝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冰片更能迅速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外科全生集》中更記載了一個案例,以伏龍散乳調敷治療炭火燙傷,三日即愈,進一步佐證了其在治療外傷方面的效果。 此處的治療原理,是利用伏龍散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三、出血症:

《外科大成》中明確記載伏龍散可治療「衄血」及「血崩」。 伏龍肝本身即有平肝止血的功效,搭配其他藥材,能有效控制出血。此處伏龍散的治療原理,在於其平肝止血的作用,快速止住出血。

四、妊娠疾病:

《婦科玉尺》記載,伏龍散可用於治療因「內外熱病,火熱侵胎」導致的妊娠不穩。 此處的治療原理,是利用伏龍散清熱解毒的功效,以消除導致妊娠不穩的熱邪。

五、鬼火丹(類似丹毒):

《洞天奧旨》中提到伏龍散外用於治療鬼火丹,此病症的症狀為先面上赤腫,後漸漸由頭而下至身亦赤腫。 配合內服白虎加味湯以清熱解毒,伏龍散外用雞子清調搽,則能迅速消除皮膚的紅腫。此處伏龍散的治療原理,應為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內服藥物協同作用,從內而外治療。

總結:

伏龍散的組成藥材,伏龍肝、冰片、黃柏,各有其功效,共同作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平肝止血等方面。其臨牀應用廣泛,涵蓋婦科、外科及一些內科疾病。 不同文獻記載的用法用量略有差異,但其治療原理均圍繞著清除邪氣,促進組織修復而展開。

傳統服藥法


伏龍肝3錢,炒黃柏3錢,上冰片2分。
上為末。
用雞子清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伏龍散, 出處:《外科真诠》卷下。 組成:伏龍肝3錢,炒黃柏3錢,上冰片2分。 主治:鬼火丹。

伏龍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伏龍肝(即竈心紅土;炭火燒紅,水飛,曬乾)。 主治:燙火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