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蛤散

珠蛤散

ZHU 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膀胱經 17%
腎經 17%
胃經 9%
大腸經 7%
心經 7%
肝經 7%
脾經 7%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珠蛤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珠蛤散中常因熱邪內蘊,導致心煩不寐,口渴咽燥等症狀,石膏可有效清泄心火,改善上述症狀。

二、收斂固澀: 石膏性收斂,可收斂肺氣,止咳止瀉。珠蛤散中部分病症,如肺熱咳嗽、津液虧損等,石膏可收斂肺氣,減少咳嗽,並幫助恢復津液,改善症狀。

珠蛤散中加入文蛤,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滋陰降火之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內蘊引起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珠蛤散中其他藥材如珍珠、牡蠣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功效。
  2. 滋陰降火: 文蛤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可滋陰養血、降火消炎,適用於陰虛火旺、目赤腫痛、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珠蛤散中加入文蛤,可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滋陰降火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珠蛤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所引起的症狀,而黃柏是其重要組成之一。黃柏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滲濁的功效,對於由於內熱或濕熱而產生的各種病症,能夠有效地達到調理的效果。

在珠蛤散中,黃柏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減少因熱毒所導致的炎症反應,同時也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由於珠蛤散常用於治療呼吸系統和腸胃系統的病症,如咳嗽、腹瀉等,黃柏的加入能夠針對這些症狀中的熱性因素進行有效的調理與改善。此外,黃柏還能夠促進排尿,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濕熱毒素,從而起到增加身體免疫力的效果。因此,黃柏的成分在珠蛤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平衡與調和方劑效果的關鍵。

珠蛤散中添加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與珠蛤散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開竅止痛: 冰片具有開竅止痛的功效,可通經絡、散瘀血,緩解頭昏腦脹、耳鳴、鼻塞等症狀。珠蛤散常用於治療頭部及眼部疾病,加入冰片可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珠蛤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珠蛤散記載主治濕疹、皮炎、燒傷與潰瘍四類皮膚疾患。此四方證皆屬皮膚表層病變,且多伴隨紅腫熱痛、滲液糜爛等現象,顯示其針對"濕熱蘊膚"之病理機制。古代醫家可能觀察到此方對於:

  • 濕熱型濕疹(皮膚潮紅、丘疹水皰、滲液明顯)
  • 火毒型皮炎(局部灼熱腫痛)
  • 淺層燒傷(未達肌肉層的熱傷)
  • 久潰不斂之潰瘍(瘡面濕爛、肉色不鮮) 具有燥濕斂瘡、清熱解毒之效,符合中醫"外用藥直接達病所"的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1. 君藥 - 熟石膏(62克)

    • 性味辛甘大寒,煅後斂瘡生肌力增
    • 主要發揮"清熱收濕"作用:
      ∎ 吸附瘡面滲出液(物理性吸濕)
      ∎ 降低局部溫度(寒能制熱)
      ∎ 促進瘡面結痂(斂瘡功效)
  2. 臣藥 - 煅蛤粉(31克)

    • 海產貝殼煅製,質地輕揚
    • 協同增效:
      ∎ 加強吸附滲液(與石膏形成協同吸濕網)
      ∎ 含鈣質促進表皮修復
      ∎ 傳統認為具"軟堅散結"作用,可防瘢痕過度增生
  3. 佐藥 - 黃柏(15克)

    • 苦寒沉降之品,針對下焦濕熱
    • 三層作用機理:
      ∎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含小檗鹼)
      ∎ 收斂血管(減少滲血滲液)
      ∎ 引藥下行(尤其適合下肢潰瘍)
  4. 使藥 - 冰片(量缺,當微量使用)

    • 芳香透竅,推測用量約1-3克
    • 關鍵功能:
      ∎ 開腠理助藥滲透(引領諸藥入皮)
      ∎ 即時止痛(阻斷神經痛覺傳導)
      ∎ 防腐防黴(延長藥效持久性)

方劑整體作用原理

  1. 物理性治療層面

    • 石膏與蛤粉形成多孔性粉末基質,能吸收創面分泌物,形成保護性藥膜,符合"乾燥療法"原則。
  2. 藥理性治療層面

    • 寒涼藥群(石膏、黃柏)抑制局部炎症反應
    • 鈣離子(蛤粉)參與凝血與表皮再生
    • 揮發成分(冰片)改善局部微循環
  3. 中醫理論對應

    • "火鬱發之":用冰片辛散透邪
    • "濕勝則濡瀉":以礦物藥燥濕
    • "熱者寒之":大劑寒涼藥直折火毒

劑型設計特點

麻油調敷的用意:

  • 緩解粉末的乾燥刺激性(保護創面)
  • 油性基質延長藥物停留時間
  • 傳統認為麻油具潤膚生肌之效

此方體現"清熱不助濕、燥濕不助熱"的配伍智慧,適用於濕熱並見之皮膚病症,尤其對滲出明顯者效佳。量效關係上,主藥石膏倍量於蛤粉,彰顯其"清熱為主,燥濕為輔"的治療側重。

傳統服藥法


熟石膏62克,煅蛤粉31克,黃柏15克,冰片。
上為細末。
麻油調敷。
方中冰片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珠蛤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珠蛤散,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熟石膏62g,煅蛤粉31g,黃柏15g,冰片。 主治:濕疹、皮炎、燒傷、潰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