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腐散

毒腐散

DU F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眾新編》卷五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9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8%
肺經 15%
脾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9%
腎經 9%
小腸經 3%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毒腐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及一些由毒邪引起的病症,其中砒霜的成分具有特殊的藥理特性。砒霜,化學名稱為三氧化二砷,傳統中醫認為它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的作用。在古代文本中,砒霜常被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病,因其能迅速消退腫脹和潰爛。

砒霜能夠破壞病原體,從而達到消炎的效果,特別是在某些化膿性感染中。雖然砒霜本身是毒性物質,但在中藥方劑中,經過合理的劑量調配和配伍,可以發揮其治療效果。因此,毒腐散中使用砒霜,主要是基於其毒性與療效的平衡,形成對病症的強效幹預。不過,使用砒霜也需謹慎,需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以免引發不必要的副作用。

毒腐散是一種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蟾酥主要是因為蟾酥具有較強的藥理作用。蟾酥取自蟾蜍的皮膚腺體,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份,如蟾毒素,對於抑制細菌和病毒具有顯著效果。在中醫理論中,蟾酥被認為能夠通經活血、消腫止痛,對於各類因熱毒所引起的腫瘤、膿毒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蟾酥的芬芳氣息還有助於提升其他藥物的療效,增強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但由於蟾酥性質較烈,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通常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毒腐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腐爛性疾病,其組成中含有巴豆,主要是因為巴豆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巴豆的主要成分是巴豆油,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體內的排泄功能,這對於清除腐邪、排毒非常有效。此外,巴豆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進一步改善病情。由於其強烈的藥效,使用巴豆時須謹慎,以防過量引起不良反應。因此,雖然巴豆在毒腐散中是一味強藥,但其功效在於促進身體排毒,清除病邪,加速癒合過程,對於治療一些由腐爛引起的疾患,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因如此,巴豆才被納入毒腐散的組成中。

毒腐散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 丁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溫腎壯陽、止嘔止瀉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丁香,有助於溫陽散寒,驅散體內寒邪,達到治療寒邪客於內,阻礙血行,導致腐肉難以癒合的目的。
  2. 行氣止痛: 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行,減輕疼痛。對於腐肉周圍的疼痛,丁香可以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促進傷口癒合。

毒腐散是一個在中醫中常用的外用方劑,主要用於處理毒邪造成的傷口或疾病。其成分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有良好的殺菌和消炎效果。

輕粉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鹽,具有優良的吸附性和脫水性,能有效吸附傷口中的濕氣和毒素,從而促進局部環境的乾燥與潔淨。此外,輕粉還能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促使血液循環加速,進一步加速癒合過程。當毒邪進入體內或表皮時,輕粉的使用能夠幫助排除毒素,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總之,輕粉在毒腐散中的加入,旨在增強方劑的抗毒效果,療效更加顯著,對於改善局部環境及促進傷口癒合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分的運用體現了中醫對天然藥材的有效利用以及其在臨牀上的靈活性與實用性。

「毒腐散」方劑中含有麝香,其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化瘀止痛: 麝香性溫,氣味辛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對於毒邪入侵,導致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瘀血阻滯等症狀,麝香可以透過開竅醒神、化瘀止痛,幫助患者恢復神智,減輕痛苦。
  2. 解毒消腫,驅散毒氣: 麝香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驅散體內毒氣,減輕毒邪對人體的傷害。對於毒腐傷口,麝香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擴散,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

「毒腐散」方劑中含有「蜘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蜘蛛的毒性與藥性: 蜘蛛的毒液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古人觀察到蜘蛛能捕食毒蛇,認為其本身也具有抵抗毒素的能力,因此將其入藥,用於治療蛇蟲咬傷、毒瘡等病症。
  2. 蜘蛛的特殊生理構造: 蜘蛛的絲具有很強的吸附性和止血作用,能將傷口周圍的毒素吸附出來,並促進傷口癒合。因此,一些中醫藥方劑會用蜘蛛絲來治療外傷出血、骨折等病症。

毒腐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因為雄黃具有極強的抗菌和解毒作用,能夠有效消滅體內的病原菌,對於癤瘡、瘡傷等毒性疾病的治療有顯著效果。

雄黃含有的砷成分,雖然在過量情況下可能對人體有毒,但在適當劑量下,其藥理作用卻能幫助體內毒素的排出。中醫理論強調“毒”和“邪”的關係,雄黃的使用正是針對病因的有效擊破,藉由其獨特的化學特性,達到舒緩病痛與促進癒合的效果。

然而,由於雄黃的毒性,在使用時需謹慎控制劑量,並由專業人士指導,避免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毒腐散中的雄黃成分,是綜合考量其療效與安全性的結果,須依醫師原則進行調配與應用。

「毒腐散」方劑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青黛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青黛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清除組織中的毒素和瘀血,加速傷口修復,防止感染擴散。

因此,在「毒腐散」方劑中加入青黛,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毒腐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毒腐散的傳統主治為「連珠瘰疬」,即現代醫學所稱的淋巴結核(結核性淋巴結炎)或某些慢性淋巴結炎症。此病症狀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串連如珠,日久可能形成潰瘍、瘻管,甚至伴隨流膿或組織壞死。古中醫認為此病多因肝鬱化火、痰濕凝結所致。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邏輯

毒腐散為外用方劑,其組成具有"以毒攻毒"、"腐蝕去腐"的特性:

  1. 腐蝕去腐藥物

    • 砒霜(1錢):劇毒之品,具強烈腐蝕作用,能消滅壞死組織
    • 巴豆(5分):腐蝕性強,穿透力大,破積消腫
    • 輕粉(5分):亦稱汞粉,有腐蝕和殺菌作用
  2. 拔毒消腫藥物

    • 蟾酥(1線):強效解毒消腫,止痛
    • 大蜘蛛(4分):古醫用作拔毒散結
    • 白丁香(5分):即麻雀糞,具有消炎散結作用
  3. 引藥透達及調和成分

    • 麝香(4分):芳香透達,引藥深入
    • 雄黃(4分):殺蟲解毒
    • 蛇含草(4分):清熱解毒
    • 糯米(3錢):青黛水浸後可緩和毒性,兼具清熱作用

可能功效及治療原理

  1. 局部腐蝕作用:砒霜、巴豆等可直接腐蝕壞死組織,消除瘰癧腫塊
  2. 殺菌消炎:輕粉、雄黃含有汞、砷成分,在古代缺乏抗生素時能抑制細菌生長
  3. 促進膿液排出:蟾酥、蜘蛛能拔毒外出,促進膿腫消潰和排膿
  4. 經絡調節:麝香引藥入經,增強局部藥效
  5. 緩解腐蝕刺激:糯米和青黛水浸製可部分緩和劇毒藥物的過度刺激

此方典型反映古代"腐去新生"的瘍科治療思想,針對頑固性淋巴結腫使用局部腐蝕療法,促使病變組織脫落後再生。其組成展現傳統中醫"峻藥緩投"(用重藥但控制劑量)和"外用直攻"(以局部用藥直接作用病所)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砒霜1錢,蟾酥1線,巴豆(去油)5分,白丁香5分,輕粉5分,麝香4分,大蜘蛛4分,蛇含草4分,雄黃4分,糯米3錢(青黛水浸)。
上為末。
黃蠟、松脂、香油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要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毒腐散, 出處:《濟眾新編》卷五。 組成:砒霜1錢,蟾酥1線,巴豆(去油)5分,白丁香5分,輕粉5分,麝香4分,大蜘蛛4分,蛇含草4分,雄黃4分,糯米3錢(青黛水浸)。 主治:連珠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