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追毒丹
**成分:**巴豆、丁香、雄黃、鉛丹、輕粉。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心、肝、脾胃、肺。
**功效:**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化腐生肌。
**主治:**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瘡瘍潰爛、不斂口、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
方義: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鉛丹:具有辛能散結,寒能清熱,收斂止汗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等。
雄黃:具有清熱解毒、軟化腐肉、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蟲疥癬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等症。
輕粉:具有化腐生肌、清熱燥溼、殺蟲止癢、收斂止汗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
硫磺:具有溫中祛風、解毒殺蟲、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蟲疥癬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等症。
總結:
追毒丹是中醫常用的毒殺藥,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化腐生肌等功效。主治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瘡瘍潰爛、不斂口、溼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
傳統服藥法
蟾酥1錢(乾用,老酒化),蜈蚣(酒浸,炙乾黃)、硇砂1錢,白丁香1錢(無此味加巴豆),巴豆7粒(去殼,不去油),雄黃2錢,輕粉1錢,朱砂2錢(為衣,如無,黃丹亦可)。
取黃吉疔頭,追膿毒,去死肌敗肉,生新肉。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或酒糊為丸,如麥粒大。
疔瘡,納入針破瘡口內,用水沈膏貼之,後用膏藥及生肌藥追出膿血毒物。如黑陷漏瘡,亦用此藥追毒,小者用1粒,大者加用之。病輕者不必用針,只以手指甲爬動,於瘡頂上安此藥,水沈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追毒丹,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明雄精1兩,馬牙消1兩,當門子、麝香3錢,白龍腦1錢。 主治:蛇傷,狗咬。
追毒丹, 出處:《濟生》卷六。 組成:巴豆7粒(去皮心,不去油,研如泥),白丁香1錢,雄黃2錢,黃丹2錢,輕粉1錢。 主治:漏瘡,癰疽黑陷,及癰疽丁瘡、附骨疽。
追毒丹, 出處:《外科集驗方》卷上。 組成:蟾酥1錢(乾用,老酒化),蜈蚣(酒浸,炙乾黃)、硇砂1錢,白丁香1錢(無此味加巴豆),巴豆7粒(去殼,不去油),雄黃2錢,輕粉1錢,朱砂2錢(爲衣,如無,黃丹亦可)。 主治:取黃去疔頭,追膿毒,去死肌敗肉,生新肉。主治:疔瘡,漏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