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22%
腎經 20%
脾經 17%
肺經 10%
胃經 4%
膀胱經 1%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血餘固本九陽丹

整體功效:滋陰補腎,強壯筋骨。

主治:腎虛腰痛,筋骨痿弱,耳鳴耳聾頭暈目眩

血餘固本九陽丹是一張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痿弱、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症。方中以血餘炭、何首烏、山藥、赤茯苓、茯苓、菟蕬子、枸杞子、生地黃、蒼朮、熟地黃、龜板、當歸、川牛膝等中藥組成,具有滋陰補腎、強壯筋骨的功效。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

  2. 本草綱目

  3. 中醫學大辭典》

方劑組成解釋

血餘炭、何首烏、山藥、赤茯苓、茯苓、菟蕬子、枸杞子、生地黃、蒼朮、熟地黃、龜板、當歸、川牛膝等中藥均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其中血餘炭、何首烏、山藥、赤茯苓、茯苓、菟蕬子、枸杞子、生地黃、蒼朮、熟地黃、龜板等中藥還具有強壯筋骨的功效。因此,血餘固本九陽丹具有滋陰補腎、強壯筋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痿弱、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血餘固本九陽丹是一張中醫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加重病情。

相同名稱方劑

血餘固本九陽丹, 出處:《廣嗣紀要》卷四。 組成: 血餘固本九陽丹(《廣嗣紀要》卷四。)出處:《廣嗣紀要》卷四。組成:血餘(選黑者,不拘男女,用皂莢煎湯洗淨,清水漂過,入口無油垢氣爲度,曬乾,置大鍋內,用紅川椒去梗目,與發層鋪上,用小鍋蓋定,鹽泥秘塞上,鍋底上用重石壓之,先用武火煅煉1柱香,後用文火半柱香,以青煙去盡,無氣息爲度。冷定取出,研末,雙絹篩過)1斤,何首烏(先用米泔水浸,竹刀刮去皮)赤者8兩,白者8兩,淮山藥(共何首烏去皮,竹刀切成片,用黑豆2升,上下鋪蓋,蒸熟曬乾)8兩,赤茯苓(去皮,牛乳浸1日夜)8兩,白茯苓(人乳浸1日夜)4兩,破故紙(酒拌,沙鍋炒以香爲度)4兩,菟絲子(人乳1碗,酒半碗,浸1夕,飯鍋上隔布蒸熟,曬乾,微炒,研爲末)4兩,枸杞子(去蒂梗,酒拌蒸熟)4兩,生地黃(酒蒸)半斤,蒼朮(去皮,爲未末)半斤,熟地黃(酒蒸)半斤,龜版(酥油炙)半斤,當歸(去尾,酒浸)4兩,牛膝(酒浸,黑豆蒸)4兩。主治:調元固本,種子。 。 主治:調元固本,種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七寶美髯丹

相似度 60%

生血丹

相似度 59%

青雲獨步丹

相似度 58%

滋陰種子丸

相似度 57%

左歸丸

相似度 57%

歸腎丸

相似度 57%

寶精丸

相似度 5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