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白皮湯

桑根白皮湯

SANG GEN BAI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1%
心經 17%
肝經 13%
膀胱經 8%
大腸經 4%
胃經 4%
腎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桑根白皮湯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水消腫的功效。其能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喘促、水腫等病症。同時,桑白皮還能潤燥止渴,對於燥熱傷肺、口乾咽燥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桑根白皮湯中加入桑白皮,可以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病症起到重要的作用。

桑根白皮湯中加入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款冬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桑根白皮湯以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為主要功效,加入款冬花可增強其清熱潤肺之效,更有效地改善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2. 配伍增效:款冬花與桑根白皮湯中其他藥材,如桑根白皮、桔梗等,具有協同作用。款冬花可助桑根白皮清熱解毒,同時可與桔梗等藥材共同發揮潤肺止咳之效,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桑根白皮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功效。桑根白皮湯主治風熱咳嗽,而杏仁可配合桑根白皮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解咳嗽症狀。
  2. 宣肺利氣:杏仁還有宣肺利氣的作用,有助於解除肺氣鬱滯,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緩解咳嗽症狀。

桑根白皮湯中的杏仁,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熱咳嗽。

桑根白皮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桑根白皮湯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氣血虧虛。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可緩解因藥物作用導致的氣血不足,防止藥效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
  2. 調和藥性:桑根白皮湯中其他藥材多偏於寒涼,而當歸性溫,加入當歸可以調和藥性,使其藥效更趨於平和,減少副作用,避免寒涼過度傷及脾胃。

因此,桑根白皮湯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補益氣血,更能使藥性更加協調,更好地發揮藥效。

桑根白皮湯中加入人參,是基於其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 補氣益血:桑根白皮湯主治肺熱傷津、咳嗽氣喘等症狀,而人參能補益元氣,改善因熱病耗傷津液導致的氣虛乏力。
  2. 生津止渴:桑根白皮湯中桑根白皮清熱生津,人參亦有生津止渴之效,兩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緩解燥熱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因此,人參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桑根白皮湯的補益作用,更能更好地發揮清熱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

桑根白皮湯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桑根白皮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而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其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組織間液的積聚,幫助水腫消退。
  2. 潤肺止咳: 葶藶子亦有潤肺止咳之功效,能改善肺氣鬱滯,痰液不易咳出等症狀。這對於同時伴有肺氣虛弱、咳嗽的患者,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葶藶子的加入,能與桑根白皮湯其他藥材互相協作,共同發揮利水消腫、潤肺止咳的功效,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水腫及咳嗽等症狀。

桑根白皮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桑根白皮湯主治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水腫等症。防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與桑根白皮等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效果,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
  2.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桑根白皮湯亦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防己亦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之效,與桑根白皮等藥物合用,可增強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桑根白皮湯為傳統中醫治療「産後上氣,虛喘咳逆」之方劑,其組成與配伍深具中醫理論思維,以下分項析論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1. 核心病機
    産後氣血兩虛,肺氣上逆,兼陽氣不足所致「虛喘咳逆」。此證屬本虛標實,以肺腎氣虛為本,氣逆不降為標。古籍強調「産後多虛」,此方針對虛中夾寒、氣機壅滯之喘咳,非實熱痰壅者所宜。

  2. 症狀特徵

    • 「上氣」指氣逆喘促,胸悶不舒
    • 「虛喘」表現為氣短乏力,動則加劇
    • 「咳逆」屬寒性欬嗽,痰稀色白,遇寒加重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解析

  1. 君藥:桑根白皮(半兩)

    • 性甘寒,歸肺經,古藉載其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 此處取其斂降肺氣之功,針對氣逆上衝,猶如「釜底抽薪」,緩解喘咳之急。然其性偏寒,故佐以溫藥制約。
  2. 臣藥:乾薑(二兩)

    • 大辛大熱,溫中散寒,既能溫肺化飲以止咳逆,又可振奮脾陽,助氣血生化。
    • 與桑白皮寒溫相制,一降一溫,共調肺氣肅降。
  3. 佐使藥:桂心(五寸)、大棗(二十枚)

    • 桂心辛甘溫,補命門火而生脾土,協同乾薑溫陽化氣,助肺金得溫則宣降有權。
    • 大棗甘緩補中,益氣養血,緩和諸藥峻性,契合産後體虛之需。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機轉

  1. 調和陰陽
    桑白皮之寒性與乾薑、桂心之熱性相配,形成「寒熱並調」格局,符合産後「多虛多瘀易寒化」之體質特點。

  2. 標本兼治

    • 治標:桑白皮降肺氣,乾薑溫化痰飲,直接平息咳喘。
    • 治本:桂心溫腎納氣,大棗補益氣血,從根本扶助正氣。
  3. 酒煎增效
    以酒煮藥,取其辛散之性助藥力上行,同時酒能溫通血脈,促進産後氣血運行,使藥效速達病所。

(三)配伍精妙之處

  • 「半兩桑皮配二兩乾薑」:降肺不傷陽,溫中不助火,比例設計呼應「虛喘」需溫補為主、降氣為輔。
  • 「大棗二十枚」:遠超常規用量,突顯補虛固本之意,防辛溫藥物耗散過度。

三、總結

此方體現中醫「補虛瀉實、溫清並用」之法,通過桑白皮降氣、乾薑溫肺、桂心納腎、大棗補中,共奏「降逆平喘、溫補虛損」之效。其邏輯嚴謹,兼顧産後病理特點,堪稱虛寒性喘咳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桑根白皮半兩,乾薑2兩,桂心5寸,大棗20枚。
上(口父)咀。以酒1鬥,煮取3升,去滓分3服。適衣,勿令汗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腳氣病糖尿病麻痺排尿困難心內膜炎膀胱炎五十肩慢性肝硬化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

相同名稱方劑


桑根白皮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桑根白皮半兩,乾薑2兩,桂心5寸,大棗20枚。 主治:婦人傷丈夫,苦頭痛,欲嘔,心悶。

桑根白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二。 組成: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薑(洗,切,焙)半兩。 主治:濕毒腳氣,腫滿,小便少。

桑根白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五。 組成:桑皮1兩,款冬花1兩,王味子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甜葶藶1兩,防己1兩。 主治:産後上氣,虛喘咳逆。

桑根白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組成:桑根白皮(銼)3分,防風(去叉)半兩,升麻半兩,犀角(鎊)1分,芍藥半兩,檳榔(銼)2枚,淡竹瀝不拘多少。 主治:濕毒風,腳氣瘴氣,四肢(疒帬)痹,疼痛不仁。

桑根白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桑根白皮(銼)4兩,葶藶(紙上炒)2兩,澤漆莖葉2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尖)2兩,杏仁100枚(去皮尖雙仁),赤茯苓(去黑皮)3兩。 主治:水氣腫滿,氣急喘嗽,小便赤澀。

桑根白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一。 組成:桑根白皮、草豆蔻(去皮)3枚,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瞿麥穗1兩,蒼朮(去皮)1兩,木通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黃連(去須)1兩,大腹皮1兩半,射乾1兩半,牽牛子(炒)1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20枚,鬱李仁(去皮尖)3分,吳茱萸(炒)半兩。 主治:三焦咳嗽。面目虛浮,不得安卧,飲盛食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