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籥丸

TUO Y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8%
腎經 13%
心經 12%
大腸經 10%
胃經 7%
肺經 5%
三焦經 4%
膽經 2%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橐籥丸中加入硫磺,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燥濕止癢: 硫磺性燥,可驅除濕邪,止癢止痛,適用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發揮更佳的療效。
  2. 殺蟲止癢: 硫磺具有殺蟲功效,可用於治療疥瘡、陰蝨等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達到殺蟲止癢的功效。

總之,硫磺在橐籥丸中的加入,主要為其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疹、癬症、疥瘡等皮膚病。

橐籥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慢性咳嗽、肺癆等疾病,其中包含水銀(Hg)。水銀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特效的藥物,因其可用於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水銀在古代醫學中常被用來治療各種病症,特別是與熱毒相關的疾病。

然而,水銀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毒性,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因此,現代中醫在使用橐籥丸時,通常會對水銀的含量進行嚴格控制,以確保安全性。如今,許多醫者和科研人員也在積極探索水銀的替代藥物,以減少其潛在的副作用。

總結來說,橐籥丸中的水銀是基於古代醫學理論的考量,但隨著對其毒性的瞭解加深,現代中醫越來越強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平衡。

橐籥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橐籥丸主要用於治療胃脘疼痛、腹脹、噯氣等症,木香可通過行氣止痛,緩解胃腸氣機阻滯,達到止痛的目的。
  2. 健脾消食:木香亦可健脾消食,促進胃腸消化功能,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也有改善作用。因此,在橐籥丸中加入木香,可以增強其理氣止痛和健脾消食的功效,全面調理胃腸功能。

橐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的功效。橐籥丸中加入當歸,可補益心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增強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 潤腸通便:當歸還有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因氣血不足或瘀滯導致的便祕症狀。

因此,橐籥丸中加入當歸,既可補血活血,又能潤腸通便,可改善氣血不足、瘀滯不通等病症,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橐籥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味辛甘、性熱,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橐籥丸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肉桂可溫暖脾腎陽氣,驅散寒邪,改善腸胃功能,從根本上緩解病症。
  2. 助藥力: 肉桂性燥烈,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藥效。橐籥丸中其他藥物多為溫補藥,肉桂的加入,能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橐籥丸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其芳香化濕、理氣解鬱的功效。

藿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善於化解濕邪,並能行氣止痛。其芳香之氣,可開脾胃、醒脾醒胃,促進消化功能。

此外,藿香還能解表散寒,對於因外感風寒而引起的脾胃不和、脘腹脹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橐籥丸中加入藿香,可有效化濕解表、理氣止痛,達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

橐籥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止痛之效。橐籥丸主治氣滯血瘀、熱結腸胃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大黃可通過瀉熱通便,疏通腸道,解除腸胃熱結,達到止痛通便之目的。
  2.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胃局部血液供應,從而減輕腹痛、便祕等症狀。

因此,大黃在橐籥丸中起到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橐籥丸

橐籥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硫磺、水銀、木香、當歸、肉桂、藿香、大黃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溫陽補陽、健脾益氣之功效。主治胸膈不利,痞悶結胸、產後吐逆,陰陽不調、男子氣痛及諸嘔吐,兼治傷轉令元氣虛損,及中暑毒者。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硫磺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總論

橐籥丸由硫磺、水銀、木香、當歸、肉桂、藿香、大黃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溫陽補陽、健脾益氣之功效。主治胸膈不利,痞悶結胸、產後吐逆,陰陽不調、男子氣痛及諸嘔吐,兼治傷轉令元氣虛損,及中暑毒者。

傳統服藥法


硫黃1兩,水銀1兩(2味同研,結成砂子),木香半兩,當歸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藿香葉半兩,大黃(濕紙裹,連灰火內煨熟,去紙)1兩。
升降陰陽。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兩作10丸。
每服1丸,生薑米飲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橐籥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服用橐籥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胰臟炎膽囊炎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橐籥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硫黃1兩,水銀1兩(2味同研,結成砂子),木香半兩,當歸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藿香葉半兩,大黃(濕紙裹,連灰火內煨熟,去紙)1兩。 主治:升降陰陽。主治:胸膈不利,痞悶結胸;産後吐逆,陰陽不調;男子氣痛及諸嘔吐;兼治傷轉令元氣虛損,及中暑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