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草丹

金草丹

JIN CAO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熱 (1.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大腸經 13%
腎經 13%
脾經 13%
胃經 9%
心經 8%
肺經 7%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心包經 3%
膽經 2%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草丹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因為硫磺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增強金草丹的療效。首先,硫磺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能夠祛毒、活血的藥材,對於積聚於體內的毒素具有清除作用,能幫助身體恢復平衡。其次,硫磺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對於一些因血瘀引起的疾病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硫磺還擁有排膿消腫的功能,對於皮膚癤瘡、膿腫等病症的輔助治療大有益處。因此,在金草丹的配方中加入硫磺,不僅能強化其治療效果,還能提升方劑的整體功效,使其在臨牀運用中更具價值。綜上所述,硫磺的加入是基於其去毒、活血、消腫等特性,以增強金草丹的臨牀效果。

金草丹方劑中含有硃砂,主要源於古人對硃砂的認識與應用。

首先,硃砂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癲癇等症。古人認爲硃砂可入心經,能鎮心安神,因此常用於治療精神方面的疾病。

其次,硃砂具有解毒功效。古人認為硃砂可以解毒,因此常用於治療蛇蟲咬傷、疔瘡等症。

然而,現代醫學已證明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現代藥典已將硃砂列爲禁用藥物,建議使用其他更安全的藥物替代。

金草丹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脹的功效,可緩解胸腹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金草丹可能用於治療相關病症,木香可起到輔助作用。
  2. 健脾和胃: 木香還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的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金草丹可能含有其他對脾胃有影響的藥材,加入木香可以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木香在金草丹方劑中,主要發揮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為方劑的整體療效提供支持。

金草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在中醫藥的歷史中並不罕見。水銀在古代被認為具有「重鎮」的功效,能夠安神、解毒以及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中醫理論認為,水銀能夠消積解鬱,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因此,在一些方劑中會選用水銀以增強療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水銀的使用存在潛在的毒性,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在歷史上,許多中醫師基於特定的治療需求而選擇使用水銀,但隨著對其毒性的認識加深,現代醫學已經對水銀的使用持謹慎態度,許多中藥方劑開始尋找替代成分,以減少或避免水銀的使用。因此,對於金草丹的研究和應用,應該結合現代醫學知識,謹慎評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金草丹」方劑中含有「輕粉」,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殺蟲止癢: 輕粉性寒,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治療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金草丹方劑中往往加入輕粉,針對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病,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炎止癢的效果。
  2. 外用藥材: 輕粉多用於外用藥材,以達到殺蟲止癢的效果。金草丹方劑多用於外敷治療,輕粉作為其中一味藥材,可以發揮其藥性,達到治療效果。

然而,輕粉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避免出現副作用。

金草丹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金草丹方劑可能針對一些熱毒壅盛,導致便祕、腹脹等症狀,大黃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通利大便。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金草丹方劑可能針對一些局部瘀血、腫痛等症狀,大黃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金草丹」方劑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熱,味辛,有毒,入脾、胃經,能強力瀉下,且可活血化瘀。

此方劑中加入巴豆,應是針對一些寒凝血瘀、腹痛便祕等症狀,藉由其強烈瀉下作用,快速排除腸道積滯,促進血行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使用時需謹慎,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嚴格控制劑量和煎煮時間,以防藥物中毒。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草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積滯:此方主治因飲食過度、消化不良或酒食毒物停積於腸胃,導致氣機壅塞、脘腹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其作用機理為「攻下消積」,透過瀉下與行氣之效,驅除腸胃有形之積滯,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舶上硫黃(研細)

    • 性味:酸溫,有毒。
    • 功效:溫通陽氣、助陽散寒,兼能潤腸通便。在此方中與巴豆協同,增強攻積通滯之力。
  2. 顆塊朱砂(細研)

    • 性味:甘微寒,有毒。
    • 功效:鎮心安神,兼防腐蝕、殺蟲。此處可能用於緩解積滯鬱熱所致煩躁,或防蟲積。
  3. 木香(末)

    • 性味:辛苦溫。
    • 功效:行氣止痛,醒脾開胃。針對積滯氣機不暢,改善脘腹脹滿、噯氣等症。
  4. 水銀、膩粉(輕粉)

    • 性味:辛寒,大毒。
    • 功效:攻毒殺蟲、瀉下通便。與硫黃搭配可形成「硫化汞」,古代用於攻逐頑痰積滯,但毒性強烈,需謹慎配伍。
  5. 川大黃(煨熟)

    • 性味:苦寒。
    • 功效:瀉熱通腸、破積滯。煨製後緩和瀉下之性,專攻腸胃積滯而不傷正過甚。
  6. 巴豆(研粉)

    • 性味:辛熱,大毒。
    • 功效:峻下冷積、逐水退腫。與大黃相配,一熱一寒,共奏攻積瀉下之效,適用於寒熱錯雜之積滯。

三、配伍邏輯與方義

  • 攻逐為主:以硫黃、巴豆、大黃為核心,峻下積滯;輔以水銀、膩粉增強瀉下殺蟲之效。
  • 行氣為輔:木香調節氣機,緩解攻下藥所致腹脹不適。
  • 兼顧心神:朱砂鎮靜,可能用於積滯化熱擾神之證。
  • 製丸緩峻:以蒸餅為丸(綠豆大),緩和藥性,使攻積而不致暴瀉。

四、推論可能的功效延伸

此方峻烈,除主治積滯外,或可應用於:

  • 蟲積腹痛:水銀、膩粉、硫黃具殺蟲之效。
  • 寒熱互結之便秘:巴豆溫通、大黃寒下,針對複雜病機。
  • 酒食毒物停滯:以姜橘湯送服,增強溫中止嘔、化解痰濕之功。

五、使用特點

服法靈活

  • 一般積滯用3-5丸,輕症(酒食傷飽)減至2-3丸,顯示劑量依病情調整。
  • 生薑橘皮湯送服,既可制約毒性,又能和胃降逆。

綜上,此方為古代「峻下消積」之代表,透過毒烈之品攻逐有形實邪,然需嚴格辨證屬實滯方可使用。

傳統服藥法


舶上硫黃一分(研細) 顆塊朱砂一分(細研) 木香(末)1錢半 水銀 膩粉2錢 川大黃3錢(略慢火中煨熟,搗碎) 巴豆十粒或十二粒(去皮去心了,研如粉)
消磨積聚,下酒食毒。
上同乳鉢內,研二三百遍,為細末,入酒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療諸病,每服3-5丸,以生薑、橘皮湯送下;酒食傷飽,每服2-3丸,湯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需謹慎。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炎等消化道疾病者禁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草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九引《博濟》。 組成:舶上硫黃1分(研細),顆塊朱砂1分(細研),木香(末)1錢半,水銀、膩粉2錢,川大黃3錢(略慢火中煨熟,搗碎),巴豆10或12粒(去皮去心了,研如粉)。 主治:消磨積聚,下酒食毒。主治:積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