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散

二青散

ER Q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1%
大腸經 8%
心經 6%
腎經 6%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青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二青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癰腫瘡瘍等症,青黛可有效清除熱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涼血止血: 青黛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入血、出血不止等症。二青散中常與其他涼血止血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二青散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血: 白芨性寒、味苦澀,入肺、胃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二青散中加入白芨,可有效收斂止血,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芨同時也具清熱解毒之效,可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二青散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燒傷燙傷等症,白芨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青散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白蘞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二青散清熱瀉火,消炎止痛,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利水消腫:白蘞亦具利水消腫功效,可輔助二青散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散熱毒所致的局部腫脹,緩解患者不適。

白蘞與二青散中其他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二青散方中加入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白薇性寒,味苦,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二青散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症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陰囊腫痛等。白薇可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有助於消除濕熱,緩解症狀。
  2. 涼血止血:白薇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二青散中加入白薇,可輔助止血,減少因濕熱蘊結導致的出血情況,如尿血、血尿等。

二青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二青散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鼻淵等症,白芷的加入有助於散寒解表,通利鼻竅,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2. 消腫生肌,止痛生肌: 白芷亦具消腫生肌、止痛生肌之效。二青散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用於治療皮膚瘡瘍、外傷腫痛等症,白芷的加入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加速恢復。

二青散中加入白癬皮,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癬皮性寒,味苦,歸肺、脾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二青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而白癬皮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並有效改善皮膚濕疹、皮炎等病症。同時,白癬皮也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進一步促進病情的恢復。

二青散中包含芒硝,主要是利用其瀉熱解毒的功效。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通便利水的功效。

其在二青散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清熱瀉火: 二青散主要針對熱毒引起的癰腫瘡瘍,芒硝能清泄積聚於體內的熱毒,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2. 通利二便: 芒硝能通利大腸,促進排泄,有助於將體內的熱毒排出體外,減輕病情。

芒硝在二青散中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有效治療癰腫瘡瘍等熱毒病症。

二青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固澀: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收斂固澀之效。二青散為治肺熱咳嗽的方劑,龍骨有助於收斂肺氣,止咳平喘,防止咳痰不止。

2. 安神定驚:龍骨亦有安神定驚的作用,可鎮靜心神,緩解因肺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此功效有助於整體調和肺氣,提升治療效果。

二青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二青散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而黃柏的清熱燥濕作用,可有效祛除濕熱,改善症狀。
  2. 解毒止癢: 黃柏還具有解毒止癢之效。二青散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而黃柏的解毒止癢作用,可減輕皮膚炎症,緩解瘙癢。

二青散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二青散主治熱毒蘊結,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等症,天花粉可清熱解毒,利濕通淋,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宣肺止咳,化痰止渴: 天花粉還具有一定的宣肺止咳、化痰止渴的功效。二青散中加入天花粉,可輔助其他藥物,緩解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咳嗽、痰多、口渴等症狀。

二青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二青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導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而大黃可以清熱瀉火,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濕熱的排泄,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引導藥力下行:二青散中其他藥物如青黛、板藍根等,多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但藥力偏於上焦。加入大黃後,可以引導藥力下行,使藥效更好地發揮到下焦,治療濕熱蘊結,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二青散中包含芙蓉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芙蓉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等。
  2. 消腫止痛:芙蓉葉能消腫止痛,可減輕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二青散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常用方劑,芙蓉葉的加入,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從而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青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二青散主治一切焮熱紅腫疼痛的陽毒症狀,主要用於:

  • 尚未化膿的初期炎症
  • 疫喉痧後遺毒造成頸項部位漫腫
  • 皮膚表面發紅、腫脹且疼痛的熱性病症
  • 對抗外邪引起的局部陽熱證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要藥物配伍邏輯

1. 清熱解毒組

  • 青黛、黃柏、大黃:清三焦火毒,瀉熱下行
  • 芙蓉葉:專清局部熱毒,緩解腫痛

2. 消腫散結組

  • 樸消:軟堅散結,清熱瀉火
  • 白芷、天花粉:透邪散結,消腫排膿
  • 白鮮皮: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3. 斂瘡生肌組

  • 白及、白蘞、白薇:收斂生肌,防止邪毒內陷
  • 水龍骨(骨碎補):祛風活血,促進病灶修復

整體治療機轉

  1. 清熱解毒:全方多味寒涼藥物協同作用,直接清除火熱毒邪
  2. 消腫止痛:通過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消散滯留的熱毒
  3. 調和氣血:防止熱毒進一步擴散,調節局部氣血失和狀態
  4. 托毒外出:對已形成病灶者"留頂"以讓邪有出路,促膿成熟排出

外用特殊考量

  • 醋、蜜調敷:醋能增強藥物滲透,蜜能緩和藥性並保持濕潤
  • 敷四圍留頂:體現"圍點打援"的治療策略,既控制病灶擴散又不阻礙邪毒排出

此方體現了"急則治標"的原則,集中藥力控制陽熱之毒在體表的發展,對於熱毒初起未深者效果最佳。

傳統服藥法


青黛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白薇1兩,白芷1兩,白鮮皮1兩,樸消1兩,水龍骨1兩,黃柏1兩,天花粉3兩,大黃4兩,青露(即芙蓉葉)3兩。
上為末。
用醋、蜜調敷;如已成者,則敷四圍,留頂,貼替針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猩紅熱

相同名稱方劑


二青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一。 組成:青黛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白薇1兩,白芷1兩,白鮮皮1兩,朴消1兩,水龍骨1兩,黃柏1兩,天花粉3兩,大黃4兩,青露(即芙蓉葉)3兩。 主治:一切焮熱紅腫熱痛陽毒,膿未成者,疫喉痧遺毒,頸項漫腫,尚未化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