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露散中添加芙蓉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芙蓉葉性涼,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其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和多醣體,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並促進傷口癒合。
青露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芙蓉葉的加入,可加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並有助於緩解咽喉疼痛、消腫止痛。
青露散中添加黃柏,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青露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濕熱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病症。黃柏加入其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燥濕止癢,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青露散中包含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白薇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青露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等症,白薇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利濕消腫,止痛止癢: 白薇具有利濕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青露散中,白薇能幫助利濕消腫,減輕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腫脹、疼痛,同時止癢,改善瘙癢症狀。
青露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咽止痛: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青露散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而天花粉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有效緩解咽喉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 生津止渴,潤燥滑腸: 天花粉還能生津止渴,潤燥滑腸。青露散中加入天花粉,可緩解咽喉乾燥,促進唾液分泌,利於咽喉部位的恢復。
青露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青露散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青黛的加入能夠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的癒合。
- 涼血止血: 青黛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出血症狀的瘡瘍,如熱毒蘊結、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青黛的加入能夠有效止血,促進創面癒合。
青露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青露散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陳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理氣化痰,緩解胸悶氣短,並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抵抗力。
2. 增強藥效: 陳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例如,陳皮與半夏、茯苓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化痰止咳的功效;與厚朴、枳實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理氣止痛的功效。
總體而言,陳皮在青露散中起到了理氣健脾、化痰止咳、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露散中包含白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甘,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之效。其富含多糖類物質,可促進凝血因子合成,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不愈等症狀,白芨可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潤肺止咳: 白芨性寒,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其可滋陰潤燥,清熱化痰,對於燥熱咳嗽、痰粘難咳等症狀,白芨可有效緩解。
因此,白芨在青露散中可起到止血生肌、潤肺止咳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青露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青露散主要用於治療熱證,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石膏可以清泄肺胃之熱,達到解熱止渴的效果。
-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證引起的出血,如鼻衄、咯血等,石膏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青露散中加入石膏,可以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
總之,石膏在青露散中扮演著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熱證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露散之方劑探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青露散為外用散劑,主治「一切紅腫之症」。古代醫籍所言之「紅腫」,多指瘡瘍初起、焮熱腫痛,或無名腫毒屬陽熱之證者。其「紅」為熱邪外顯,「腫」乃氣血壅滯,此方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外敷以局部調治。
二、組成分析與配伍邏輯
全方十二味,以清熱解毒為主,輔以散結消腫、斂瘡生肌,可分為以下類別:
清熱瀉火解毒
- 大黃、黃柏、樸消:瀉火解毒,通腑泄熱。大黃苦寒沉降,黃柏清下焦濕熱,樸消軟堅瀉火,三者合用能直折火毒。
- 青黛:專解熱毒,尤其善治火熱上攻之瘡腫。
- 白鮮皮:清熱燥濕,兼祛風止癢,適合濕熱蘊膚之證。
消腫散結
- 芙蓉葉(青露葉):涼血解毒,消腫排膿,為瘡家要藥。
- 老松樹皮(老龍皮):祛風燥濕,收斂生肌,與芙蓉葉一散一斂。
- 天花粉:清熱生津,散瘀消腫,兼具潤澤之性。
斂瘡生肌
- 白及、白蘞、白薇、白芷:四味「白藥」均具斂瘡之效。白及收斂止血,白蘞散結消腫,白薇涼血解毒,白芷排膿止痛,合用兼顧消腫與生肌。
三、治療原理推論
清熱為主,兼顧氣血
本方以清熱解毒藥為主導,針對陽熱壅盛之紅腫。而「紅腫」本質為氣血壅滯,故配伍散結消腫之品,如芙蓉葉、天花粉,既能清解熱毒,亦能疏通局部氣血。外用劑型直達病所
以生薑汁調敷,生薑辛散助藥力滲透,且能緩和寒涼藥性,防冰伏邪毒。圍敷之法使藥力持續作用於患處,清解局部熱毒,促進腫消痛止。標本兼顧之思維
方中既有清熱瀉火治本之品,如大黃、黃柏;亦有消腫止痛治標之藥,如白芷、芙蓉葉;更佐以白及、老松皮等斂瘡生肌,預防瘡面潰爛,體現「既病防變」之旨。
綜觀全方,藥性偏寒涼,適用於陽證瘡瘍初起,配伍嚴謹,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當為古代外科治紅腫實證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白及、白蘞、白薇、白芷、白鮮皮、樸消、青黛、黃柏、大黃、天花粉、青露葉(即芙蓉葉)、老龍皮(即老松樹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
用生薑自然汁調,圍敷。如平時,再用薑汁調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露散, 出處:《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組成:生軍1斤,芙蓉葉8兩,川柏1斤,白薇8兩,花粉1斤,青黛4兩,陳皮4兩,白及4兩,生石膏1斤。 主治:一切紅腫之症。
青露散, 出處:《瑞竹堂方》卷五。 組成:白及、白蘞、白薇、白芷、白鮮皮、朴消、青黛、黃柏、大黃、天花粉、青露葉(即芙蓉葉)、老龍皮(即老松樹皮)各等分。 主治:發背疽,一切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