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利氣丸

琥珀利氣丸

HU PO LI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3%
胃經 10%
大腸經 7%
膀胱經 7%
腎經 7%
小腸經 5%
心經 5%
三焦經 5%
心包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利氣丸中使用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通氣機,化痰止咳: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散結止痛、化痰止咳之效。方中以琥珀配伍其他藥材,能有效疏通氣機,化解痰瘀,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2. 安神定志,寧心安神: 琥珀還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濁阻滯而導致的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琥珀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使患者心神安定,睡眠改善。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木瓜,主要是利用其 消食健胃、行氣止痛 的功效。

木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其含有的蛋白酶能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胃腸蠕動,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同時,木瓜還能行氣散瘀,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氣短、疼痛等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將木瓜加入琥珀利氣丸中,可以更好地增強其利氣止痛、消食健胃的功效,達到治療氣滯食積、胸脘脹痛等病症的目的。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氣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方中琥珀辛溫,行氣止痛,但若氣機鬱結,熱毒內蘊,則易致氣滯血瘀。黃柏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協同琥珀疏通氣機,利氣止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黃柏苦寒,可降火燥濕,琥珀辛溫,可溫陽化氣,兩者相配,寒溫相濟,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溫陽化氣,使藥力更趨平和,療效更佳。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青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理氣: 青皮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琥珀利氣丸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悸不寧,青皮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幫助緩解胸部鬱悶,使氣機通暢。
  2. 消食化積: 青皮亦有消食化積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飲食積滯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琥珀利氣丸中常與其他消食化積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其療效。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琥珀利氣丸旨在治療胸悶氣短、心悸失眠、脅肋疼痛等症,香附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脅肋疼痛等症狀。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香附亦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氣機阻滯。琥珀利氣丸中其他成分,如琥珀、沉香等,也具有理氣化痰、溫中止痛之功效,香附與之搭配,可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治療氣滯血瘀、胸悶氣短的效果。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琥珀利氣丸主治氣滯血瘀、痰濁阻絡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陳皮的理氣作用可疏通氣機,促進痰液排出,輔助琥珀等藥物化痰止咳。

2. 調和藥性: 琥珀性甘溫,但偏燥,易耗傷津液。陳皮則性溫味辛,能起到潤燥的作用,與琥珀搭配使用,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保護脾胃的作用。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牽牛子,是基於其瀉下通便的作用。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牽牛子,主要針對痰濁壅滯、氣機不利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

牽牛子通過瀉下通便,可以減少腸道積滯,促進氣機流通,進而達到利氣止喘、化痰止咳的效果。同時,牽牛子還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有助於改善肺部炎症,促進痰液排出。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熱通腑,解毒利氣: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腑、清熱解毒之功效。琥珀利氣丸以琥珀為君藥,其性溫燥,功擅化痰開竅、行氣止痛。加入大黃,可與琥珀相輔相成,既能化解琥珀之燥性,又能通利腸道,促進氣機運行,達到瀉熱通腑、解毒利氣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琥珀利氣丸中常含有其他藥物,如蘇子、枳殼等,其主要功效為理氣化痰、降逆止嘔。大黃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增強其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琥珀利氣丸中加入莪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消積化瘀: 莪朮具有行氣消積、破血化瘀的功效。琥珀利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導致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莪朮的加入,可以幫助促進氣機運行,消除積滯,並改善血液循環,達到通暢氣血、緩解疼痛的效果。

二、 增強藥效: 莪朮與琥珀、川芎等藥物配合,能起到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莪朮的活血化瘀,可以幫助琥珀和川芎更好的行氣活血,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利氣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氣滯血瘀、食積濕熱交阻中焦之實證,具體表現為:

  1. 有形積滯:硬塊隆起、臍腹堅硬,反映氣血痰食結聚成癥,屬「積證」範疇。
  2. 痛性特徵:疼痛跳動且定處,為血瘀兼熱;氣串忽聚忽散,屬氣機紊亂之「聚證」。
  3. 病位深度:脘腹至臍周,涉及肝脾氣滯、腸腑不通,甚則波及血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行氣破滯為核心

  • 香附4兩、青皮2兩、陳皮2兩:疏肝破氣,解鬱結,針對「氣串無定」之主症。
  • 莪朮2兩:血中行氣,破積消癥,直擊固定疼痛與硬塊。

瀉熱通腑導濁

  • 川軍(大黃)6兩、二醜(牽牛子)4兩:峻下熱結、逐水消積,開通腸道;大黃兼涼血化瘀,協莪朮除血分鬱熱。
  • 酒芩(黃芩)6兩、黃柏4兩:清濕熱,解肝脾鬱火,防氣鬱化熱。

活血利濕輔助

  • 琥珀2兩:化瘀利水,通絡鎮痛,緩解「疼痛跳動」之血瘀夾濕。
  • 鬱李仁1兩、木瓜2兩:潤腸降氣、柔肝舒筋,助二便通利且防燥傷陰。
  • 果仁(推测為柏子仁或桃仁)1兩:若為桃仁則強化活血;柏子仁則潤腸安神。

配伍特點

  • 氣血並治:香附、莪朮配伍,調氣兼活血。
  • 上下分消:大黃、牽牛子攻下,黃芩、黃柏清上中焦濕熱,形成「瀉濁於下、清熱於中」之局。
  • 剛柔相濟:木瓜、鬱李仁緩和峻藥之烈,防傷正氣。

可能功效延伸推論

  1. 氣滯型胃腸功能紊亂:如現代所述腸易激綜合徵(腹痛腹瀉交替)。
  2. 早期不完全性腸梗阻:因痰食瘀結,見腹脹痛、便閉。
  3. 婦科癥瘕積聚:若調整劑量,或可用於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

此方體現「六腑以通為用」原則,以「通」字立法,然需辨明實證方可投予,虛中夾實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琥珀2兩,木瓜2兩,黃柏4兩,青皮2兩,香附4兩,酒芩6兩,陳皮2兩,二醜4兩,果仁1兩,川軍6兩,莪朮2兩,鬱李1兩。平肝理氣,消食導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2錢1分。
每服1丸,白開水送下,重者日服2次。不可多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利氣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組成:琥珀2兩,木瓜2兩,黃柏4兩,青皮2兩,香附4兩,酒芩6兩,陳皮2兩,二醜4兩,果仁1兩,川軍6兩,莪朮2兩,鬱李1兩。 主治:平肝理氣,消食導下。主治:硬塊隆起,臍腹堅硬,疼痛跳動,痛有定處,脘腹氣串,起伏無定,疼痛異常,忽聚忽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